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ㄢˋㄒㄧㄠˇㄅㄧㄢˋㄉㄨㄢˇㄅㄧㄢˋㄕㄠˇㄖㄨˊ:「ㄙㄨㄛㄉㄨㄢˇ」、「ㄙㄨㄛㄐㄧㄢˇ」、「ㄙㄨㄛㄒㄧㄠˇㄈㄢˋㄨㄟˊ」。
  2. ㄧㄡˊㄕㄣㄓㄢˇㄓㄨㄤˋㄊㄞˋㄕㄡ˙ㄌㄜㄏㄨㄟˊㄌㄞˊㄖㄨˊ:「ㄙㄨㄛ˙ㄓㄜㄅㄛˊ˙ㄗ」、「ㄐㄧㄤㄕㄡˇㄙㄨㄛㄐㄧㄣˋㄅㄟˋㄨㄛㄌㄧˇ」、「ㄍㄨㄟㄐㄧㄤㄊㄡˊㄙㄨㄛㄗㄞˋㄎㄜˊㄌㄧˇ。」
  3. ㄏㄞˋㄆㄚˋ退ㄊㄨㄟˋㄅㄧˋㄖㄨˊ:「退ㄊㄨㄟˋㄙㄨㄛ」、「ㄨㄟˋㄙㄨㄛ」、「ㄙㄨㄛㄊㄡˊㄙㄨㄛㄋㄠˇ」。
  4. ㄐㄧㄝˊㄕㄥˇㄖㄨˊ:「ㄙㄨㄛㄐㄧㄝˊㄕ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ō
解釋:
  1. 事物由常態變小、變短、變少。與「脹」、「伸」相對。
    【例】縮短、縮小、縮減
  2. 由伸展狀態收了回來。與「伸」相對。
    【例】烏龜將頭縮在殼裡。 ◎
  3. 退卻、退避。
    【例】退縮、畏縮不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ō
解釋:
[動]
1.收斂、變小。如:「緊縮」、「縮小範圍」。《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2.害怕、退避。如:「退縮」、「畏縮」。《國語.越語下》:「贏縮轉化,後將悔之。」
3.進退。《國語.越語下》:「贏縮轉化,後將悔之。」三國吳.韋昭.注:「贏縮,進退也。」
4.節省。如:「縮衣節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事物由大變小、由多變少、由鬆變緊。
同義詞: 收束、收縮
音讀: s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語音)ㄙㄨㄛ

1. 亂也。《說文解字.糸部》:「縮,亂也。」清.段玉裁.注:「《通俗文》云:『物不申曰縮,不申則亂,故曰亂也。』」

2. 蹈也,踏也。《說文解字.糸部》:「縮,一曰蹴也。」清.段玉裁.注:「蹴者,躡也;躡者,蹈也;蹈者,踶也;踶者,躗也。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文獻通考.卷一一一.王禮考六.君臣冠冕服章》:「所以夫子執圭時,便足縮縮如有循,緣手中有圭,不得攝齊,亦防顛仆。」

3. 收斂、變小。如:「緊縮」、「縮小範圍」。《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4. 直也。《孟子.公孫丑上》:「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宋.朱熹.注:「縮,直也。〈檀弓〉曰:『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

5. 節省。如:「縮衣節食」。宋.朱熹〈劉氏墨莊記〉:「節食縮衣,悉力營聚,至紹興壬申歲而所謂數千卷者,始復其舊。」

6. 害怕、退避。如:「退縮」、「畏縮」。《國語.越語下》:「贏縮轉化,後將悔之。」吳.韋昭.注:「贏縮,進退也。」

7. 姓。《正字通.糸部》:「縮,姓,《戰國策》:『衛安陵君縮高。』」

㈡ㄙㄨˋ,ㄙㄨㄛ之讀音。

注音: ㈠(語音)ㄙㄨㄛ ㈡(讀音)ㄙ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收束收縮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