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神學院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嘉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臺灣神學院圖書館在宣教師偕叡理(Dr.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的時代就有。1882年,當淡水的牛津學院(Oxford College)成立之時,便開始有圖書館的雛型,那時也許只能稱之為圖書室,主要收藏一些聖經、聖詩集、醫學參考書(馬偕博士宣教兼行醫,特別是牙醫):其次也有文、理、歷史的參考書,因為宣教師們除了教神學課目外,另授文、理、歷史等科目。另外又有一些由加拿大教會寄來的期刊,宣教師們(學院以外的亦然)退休或回國時,均將他們帶來的書籍捐給學院,當時的書籍大都是由此而來。
  該校於1917年遷往臺北的雙連,今臺泥大樓的現址。這時學校改名為臺北神學院,但在1945年,為了表示南北教會的合一,而改為臺灣神學院。1954再遷到士林仰德大道的現址。臺神共有學生250人,教職員30人,圖書館服務的對象,除了在校師生外,校友、教會的牧師使用率也很高,此外也提供一般教會的查詢。
  臺神圖書館在牛津學院時代(1882-1917),最主要的收藏是西文書籍,服務的對象是宣教師;到了臺北神學院時期(1917-1954)以西文和日文為主,這時學生已廣泛地能使用參考書;自遷到士林以後(臺灣神學院時代,自1954以後),中文書籍逐漸增多,日文減少,但館內仍有70%為西文。1980年藉著兩位宣教師的幫助,將杜威的分類法改為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CC)。1989年採用URICA的自動化系統查詢。
  該館是以基督教的宣教和神學的教學與研究為主。主要的藏書包括聖經神學(舊約與新約的研究)、系統神學(教義,倫理,基督教與文化的關係)、歷史神學(教會史及教會史學)、實踐神學(宣教,牧會,教育,聖樂),其他的收藏尚有哲學、文學、歷史、心理、社會等類。至1992年,共有書籍50,000冊。期刊也以神學和宣教為主,社會以及一般人文科學次之,共有西文150種,中文50種。珍藏的資料以臺灣北部教會發展史為主。
  臺神專職的館員共有5人,其中4名是圖書館系畢業的(1名在國外進修中),為館長兼職,另有工讀生10餘人。校方組織圖書館委員會,負責聯繫館方與校方的關係,特別在行政事務上;也負責調整購書的質與量。另方面,因為是私立圖書館,經費多靠校友及教會的支助,因此圖書館委員也要幫助建立對外的良好關係。
  該館建地約200坪,有3層半的大樓。原計畫整個大樓供圖書館使用,但目前書籍還沒有那麼多,而且別的單位尚欠空間,因此實際使用的場所只有200多坪(一樓與地下室的部分)。等其他單位的建築物完成後,才會有按整棟大樓設計而使用的圖書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