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鯢 - 教育百科
鯢 |
|
- 部首 魚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9畫
- 漢語拼音 n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í |
解釋:
參見「鯢魚」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魚名。形似蠑螈,身體扁長,頭部扁圓,眼小口大,四肢短,前肢有四趾,後肢五趾。棲於溪流岸旁洞穴,捕食蛙及魚類。能登樹食山椒皮,體臭略帶山椒味,其聲似嬰兒啼哭。《說文解字.魚部》:「鯢,剌魚也。」清.段玉裁.注:「剌魚者,乖剌之魚。謂其如小兒能緣木。」或稱為「大鯢」、「山椒魚」、「人魚」、「娃娃魚」。 2. 雌鯨。《廣韻.平聲.齊韻》:「鯢,雌鯨。」《文選.卷五.賦.左思.吳都賦》:「長鯨吞航,修鯢吐浪。」唐.李善.注:「鯨魚長者數十里,小者數十丈,雄曰鯨,雌曰鯢。」 3. 小魚。《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陸德明釋文引晉.李頤.集釋:「鯢鮒,皆小魚也。」東周戰國.宋玉〈對楚王問〉:「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
|
注音: | ㄋㄧ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鯢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