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政策分析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zhèng cè fēn x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ng cè fēn xī
解釋:
運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採取分析的理論架構,對政策的形成、執行與後果,加以系統化研究,以累積政策相關知識,俾有助於政策問題的解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政策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licy Analysis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政策分析係指對政策可能的變通方案進行系統的研究,並對每一方案就其利弊,作綜合分析,以供決策者參考。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公共問題日益複雜,政策制定者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需要有更多的資料充分的理由與證據,來增進決策能力,因此政策分析乃應運而生。吳定認為政策分析是:決策者或政策分析家為解決某項公共問題,應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採取分析的理論架構及技術,系統性的設計並評估比較各替選方案,以供決策者判斷及作決定之參考的相關活動。
  為了達到政策分析的目的,政策分析應具有某些特質,茲參考貝克曼(Morman Beckman)的看法,加以說明:
  1.政策分析是整合性與科際性的:政策分析時,應廣泛採用各種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巧,加以綜合判斷,不可忽視某些可能的層面,亦不應偏愛某些領域之技能。
  2.政策分析是預期性的:政策分析必須導引決策者作出決定。
  3.政策分析是決定取向的:政策分析所面臨的並非抽象或哲學性問題,而是真實的、必須解決問題的,應為決策者提供可選擇的方案及分析。
  4.政策分析是服務對象取向的:對社會各類團體的需求、政黨的訴求等有服務的功能。
  政策分析的要素,麥克雷(Duncan MacRae Jr.)指出有下列四項,可供分析教育政策之參考:
  1.界定問題:將所擬解決的公共問題轉變成分析者問題,也就是用精確的辭彙描述問題,以利分析。
  2.選擇的標準:確定清晰的價值標準來比較政策結果,這標準可能是研究的客觀功能或系統的價值標準(平等或成本效益分析等)。
  3.方案、模式和決定:政策分析要作各種可能變通方案的比較,各方案可能的結果由各種因果模式(model of causation)來預測,並以價值標準來敘述,再據以選擇方案。可用的分析模式很多,或由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發展而來,或為兩者之結合。
  4.政治之可行性:選擇政策方案時,政策能否付諸實施是重要的基礎,要重視政治的情境以及非學術實務經驗者有用的技巧。
  政策分析使用的理論與方法很多,重要的有經濟模式、團體理論模式、菁英理論模式、博奕理論模式以及政治系統理論模式等,教育政策分析者可視問題性質採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政策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