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購計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pproval Plan
作者: 王梅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購計畫,或稱閱選採購,是一種圖書訂購方法,現已成為許多學術圖書館徵集圖書資料作業之重要部分。這種採購計畫起源於1960年代,美國增加許多大學及學院圖書館,購書預算亦大量增加,由於缺乏處理之館員,於是許多圖書館紛紛接受認購計畫或指令統購(Blanket Order)方式購買圖書。指令統購係指出版社與圖書館雙方協議,一旦出版品出版,在計畫之範圍限制內,出版社即提供每一出版品給圖書館,圖書館無退書之權利。而認購計畫是由圖書代理商(Dealer)配合圖書館所提之「館藏需求書」(Collection Profile)所述之主題(Subjects)、選擇層次(Levels)、資料型式(Formats)、價格(Prices)、語言(Languages)等要求負責選擇與提供相關圖書資料。圖書館有退書之權利。有些認購計畫直接將符合條件之書送至圖書館,有些則先提供圖書館「通知單」(Notification Slips),待圖書館審核認可後再送書。
  認購計畫有許多優點:可享較便宜價格,以其一次供書數量多,可較一般逐本訂購,獲得較多折扣,圖書館收書迅速,由於書一出版即送來,較一般訂購之繁複程序,快速許多;可節省館員人力,由於省略準備繕製訂單與發訂單等程序,可精簡許多人力;可在見書後再選書,有助於判斷圖書之品質。因之認購計畫今日已成為美國許多學術圖書館徵集圖書資料之重要方法。
  此一計畫也有若干缺點,有人批評將圖書選書之責任從館員移轉給圖書代理商,由於選書是館藏發展之重要基礎,唯有圖書館才能掌握自己之需求,作好書刊選擇工作,代理商服務品質不好將造成選書不當。另一種批評是有些圖書館缺乏人力或館員失職,不論好壞,全部接受書商提供之書刊資料。為彌補上述缺點,應作好收書評鑑工作,檢討收到圖書與圖書館館藏之適切性,以改善閱選採購之服務品質,達到滿足圖書館之需求。
  然認購計畫並不適合對國外客戶提供服務,由於郵寄費用、資料傳遞時間等成本過高,一般很少對國外客戶提供此項服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購計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