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宮叛變;閨房之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volt in the Seraglio,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四景舞劇。菲利浦.塔伊歐尼(Filippo Taglioni, 1777-1871)編舞,拉拔(Thèdore Labarre)作曲,西瑟利(Pierre Ciceri, 1782-1868)、佛歇爾(Léger Feuchères)及岱普烈辛(Desplèchin)等共同舞台設計,羅米耶(Lormier)與杜旁歇爾(Duponchel)服裝設計,首演於1833年12月4日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描述蘇丹大將伊斯麥爾(Ismael),在格拉那達(Granada)打敗西班牙軍隊後班師回朝,發覺愛人乳瑪(Zulma)已成為國王毛梅托(Maometto)的寵妃。龍心大悅的蘇丹王答應賞賜與他任何想要的東西,他懇請賜予所有的奴隸自由,國王應允,並立刻頒下赦令,不久又反悔而收回成命,於是國王再度掌控乳瑪。勇敢的乳瑪無懼蘇丹王的權勢與不悅,向他表明芳心早已另有所屬。乳瑪鼓動所有奴隸起來反抗,並施法取得大批武器後,將大家集結,加以軍事訓練。蘇丹王派人來媾合,假裝答應所求,伺機解除所有人的武裝,然後關入大牢;蘇丹王以伊斯麥爾的性命為要脅,乳瑪被迫接受逼婚。伊斯麥爾憤怒的拋擲乳瑪先前贈予的神奇護身符,乳瑪拾起,高舉揮舞,立刻雷聲大作,時空瞬間轉移成「生命的花園」,女性守護神現身,命令國王釋放這對戀人,然後將所有的婦女送往她的正義國度。本劇原名為《女性的叛變》(La Révolt des Femmes),上演的最後一刻才更名,因此連節目單都來不及修正。《後宮叛變》是歷史上首齣,也是唯一傳遞「女性解放」思想的舞劇,曾在英國引起了不小的騷動。花了大筆錢所構築的壯觀場面,也得到相對的成功,1833年到1840年持續在巴黎歌劇院內搬演了81場,是瑪麗.塔伊歐尼的的成名作之一。編舞水準平平,但無損其受歡迎的熱度,大群觀眾跑來看她與裴洛堤(Jules Joseph Perrot, 1810-1882)在第一幕的雙人舞,他被譽為是當代的「威斯崔」(Vestris,舞神),瑪麗很不高興,怒斥他卑鄙的雇用了一批人在台下拍手,「鼓掌隊」的領頭亦不甘示弱的回應:「實在無法阻止人們去喜愛裴洛堤,因為他實在跳得太好了!」1835年11月「乳瑪」一角改由寶琳.勒胡絲(Pauline Leroux, 1809-1891)飾演,亦獲得極大成功;此時瑪麗佯稱膝痛在外地養傷,實際上是準備生第一個孩子。九年後,1844年12月14日在卓利巷(Drury Lane)劇院的演出,不幸的引發了一場可怕的災難,一位極具潛力的英國舞者克拉娜(Clara Webster, 1821-1844)的紗質衣服著了火,導致嚴重燒傷,兩天後就痛苦的離開人間。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宮叛變;閨房之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