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剝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ㄩㄝˋㄉㄨㄛˊㄑㄧㄤˇㄓˋㄔㄨˊㄑㄩˋㄖㄨˊ:「ㄅㄛㄉㄨㄛˊ」、「ㄅㄛㄒㄩㄝˋ」。
  2. ㄊㄨㄛㄑㄩˋㄨㄞˋㄘㄥˊㄏㄨㄛˋㄔㄨˊㄉㄧㄠˋㄆㄧˊㄎㄜˊㄖㄨˊ:「ㄅㄛㄆㄧˊ」、「ㄅㄛㄐㄩˊ˙ㄗ」、「ㄅㄛㄏㄨㄚㄕㄥ」、「ㄅㄛㄍㄨㄤ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除去物體外表的皮殼。
    【例】剝香蕉、剝橘子、抽絲剝繭 ◎
  2. 強制除去。
    【例】剝削、剝奪
  3. 脫落。
    【例】剝落、剝蝕
  4. 脫去。
    【例】已經剝了兩件衣服,還是覺得熱。
  5. 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表示剝落的意思。
    【例】卦象的由剝而復,代表事情絕處逢生,有所轉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脫落。《廣雅.釋詁》:「剝,脫也。」《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注》:「文字剝缺,不復可識。」
2.脫去。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水滸傳》第四三回:「朱貴慌忙攔住,李逵方纔住了手就士兵身上,剝了兩件衣服穿上。」
3.除去物體外表的皮殼。如:「剝橘子」、「剝花生」、「抽絲剝繭」。
4.強制除去。如:「剝削」、「剝奪」。〈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
[名]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剝落之象。
注音:
漢語拼音: bāo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除去物體的外殼或外皮。
  2. [[動] ] 將附著在某物體上的東西取下、脫下或拿下。
  3. [[動] ] 用暴力的方式搶奪殆盡。
音讀: p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讀音)ㄅㄛ

1. 裂而除去物體外層。如:「抽絲剝繭」。《說文解字.刀部》:「剝,裂也。」《詩經.小雅.楚茨》:「或剝或亨,或肆或將。」漢.鄭玄.箋:「有解剝其皮者,有煮熟之者。」宋.蘇軾〈七月五日〉詩:「新棗漸堪剝,晚瓜猶可餉。」宋.楊萬里〈萬安道中書事〉詩:「玉峰雲剝逗斜明,花徑泥乾得晚行。」

2. 脫落。《廣雅.釋詁》:「剝,脫也。」《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注》:「墓前有碑,文字剝缺,不復可識。」

3. 脫去。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水滸傳》第四三回:「朱貴慌忙攔住,李逵方纔住了手就士兵身上,剝了兩件衣服穿上。」

4. 強制奪取。如:「剝削」、「剝奪」。《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割剝百姓,以奉寇讎。」《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序》:「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南齊書.卷四八.列傳.孔稚珪》:「獷情濁氣,忍并生靈,昏心狠態,吞剝氓物。」

5.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剝落之象。

㈡ (語音)ㄅㄠ,ㄅㄛ之語音。

注音: ㈠(讀音)ㄅㄛ ㈡(語音)ㄅ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