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ㄜˊㄇㄚˋㄗㄜˊㄅㄟˋㄖㄨˊ:「ㄔˋㄗㄜˊ」、「ㄏㄜㄔˋ」、「ㄊㄨㄥˋㄔˋ」、「ㄋㄨˋㄔˋ」。
  2. ㄐㄩˋㄐㄩㄝˊㄆㄞˊㄔㄨˊㄖㄨˊ:「ㄆㄞˊㄔˋ」、「ㄔˋ退ㄊㄨㄟˋ」、「ㄔˋㄓㄨˊ」、「ㄊㄨㄥˊㄒㄧㄥˋㄒㄧㄤㄔˋ」。
  3. ㄔㄨㄥ滿ㄇㄢˇㄖㄨˊ:「ㄔㄨㄥㄔˋ」。
  4. ㄔㄨㄑㄧㄢˊㄖㄨˊ:「ㄔ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ì
解釋:
  1. 排除、摒棄。
    【例】排斥、斥逐、同性相斥
  2. 責罵。
    【例】申斥、痛斥、斥責
  3. 眾多、遍布。
    【例】充斥
  4. 偵察、探測。
    【例】斥候
  5. 出。
    【例】斥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ì
解釋:
[動]
1.排除拒絕、摒棄不用。如:「排斥」、「同性相斥」。《漢書.卷六.武帝紀》:「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
2.責罵。如:「申斥」、「痛斥」、「呵斥」。
3.遍布。如:「外國貨充斥市場。」
4.偵察、探測。《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
5.動用,出。如:「斥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開拓。《字彙.斤部》:「斥,開拓也。」《新唐書.卷一一一.列傳.王晙》:「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清.王夫之《宋論.卷一○.高宗》:「不然,則建武之初,斥土未廣,何所得粟以飼此眾邪?」

2. 排除、拒絕、摒棄不用。如:「排斥」。《漢書.卷六.武帝紀》:「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宋史.卷二九三.列傳.王禹偁》:「其為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

3. 責罵。如:「申斥」、「痛斥」、「呵斥」。《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承事上司》:「其餽送土宜,悉照舊規。務於先期,躬親簡點,勿露吝形,致見揮斥。」《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已把少爺申斥了幾句,說請大人萬安,不要聽旁人的閒話。」

4. 遍布。《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盜充斥。」《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晉與契丹絕好,北邊寇盜充斥。」

5. 偵察、探測。《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德威急忙趕至南宮,將劉鄩軍下斥堠的拿來,斷卻手臂而縱之去。」

6. 動用,捐。如:「斥資」。清.吳偉業〈卓海幢墓表〉:「余兄之為善里中,嘗斥千金修橋梁之圮壞者,歲饑出囷粟,所全活以百數。」

注音: ㄔ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