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日文輸入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 Input of Japanese Characters
作者: 蘇倫伸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文字係以假名為主,但在資訊傳播上,漢字亦被廣泛使用。中、日文化關係密切,西元6世紀開始,日本大量採用中國書寫文字。9世紀,空海以漢字為基礎製訂了一種單一音節字母的書寫系統,稱為假名,它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選擇中文字的共同因素,經縮寫而成的片假名,一般用於書寫外來語或擬聲詞等,一種是由草書縮寫而成的平假名,主要用於一般書寫。利用電腦處理日文時,因假名本身為表音文字,由音符組合而成,輸入電腦時,如拉丁字母般,依音符輸入;在漢字方面,由於漢字屬表意文字,結構上較為複雜,因此,利用電腦輸入所產生的問題較為複雜。
  目前在日本使用之日文輸入方法,可區分為4種類型:全鍵盤式(Full Keyboard Type)、字碼組合式(Code Composition Type)、假名-漢字轉換形式(Kana-Kanji Conversion Type)及類型辨識形式(Pattern Recognition Type),茲分述如下:
  (一)全鍵盤輸入法:利用此種類型輸入法主要有3種系統:(1)漢字電傳打字機系統(Kanji Teletypewriter System)或稱為多次切換系統(Multishift System),此為最早的漢字輸入系統,利用功能鍵切換方式,先選擇某一鍵組,再利用功能鍵選出所要輸入的字元。(2)日文打字機系統(Japanese Typewriter System)係將漢字字體依序排列在一淺箱中,操作時必須在淺箱中找出字元,並移動操作把敲打該字元,當一鍵被敲下時,漢字則打印在紙上,同時字碼自動寫入磁帶,鍵盤上的字數限於3,000字,並缺乏增字的彈性。(3)平板形式系統(Tablet-Style System)亦可稱為筆觸系統(Pen-Touch System),於1970年代發展,字鍵係安置於單一平板鍵盤上,輕觸字鍵即可透過筆型偵測器將字元的字碼輸入磁帶,鍵盤上的漢字約3,500字。
  (二)字碼組合輸入法:係採用假名鍵盤,利用折解漢字字形後,再將各折解部分組合成字碼,合成之字碼透過已建立之字庫轉換為一特定的文字,其主要有兩種系統:(1)組成類型輸入系統(Component Pattern Input System)輸入字時須鍵入漢字之元素組成類型及元素碼,然後經由字庫轉換為特定漢字。(2)數字碼輸入系統(Numeric Code Input System),以4-6位數字組合輸入漢字,依漢字3個角的形狀取碼,每一角再以兩位數表示,共同組成漢字之輸入碼,如三角碼法或電報碼。改良式的三角碼則以輸入漢字的組成元素取代數字,此法後來已被普遍使用,此系統約可處理13,000字。
  (三)假名-漢字轉換輸入法:主要有下列幾種系統:(1)展示選擇系統(Display Selection System)當以拼音方式輸入漢字時,相同發音的字即會顯示於螢幕上供選擇。(2)逐字轉換系統(Word by Word Conversion System),其主要利用上下文文句分析方法,當以假名或羅馬拼音輸入時,系統即先行輸出適當的漢字,當下一個漢字輸入時,系統利用文句分析,調整最適當的漢字組合,通常此種輸入方式均建立詞庫,以協助文句之分析。(3)文脈分析系統(Context Analysis System)為改進文句之分析方式,但尚有一些問題如:漢字組成之人名處理仍待克服。
  (四)類型辨識輸入法,主要有兩種系統:(1)為光學字元辨識系統,係以光學掃描方式辨識印刷及手寫體,以取代人工輸入方式,但其對於較複雜或筆畫較多之漢字,則較難精確辨識。(2)為語音辨識系統,係將人類的語音聲波傳送至電腦,並加以分析辨識為字元,此系統仍在實驗階段,但有很大發展潛力。
  一般不熟悉日文假名及漢字者,則可利用羅馬拼音法輸入,目前較通用者為改良式希伯恩系統(Modified Hepburn Style),可輸入日文平假名、片假名及漢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文輸入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