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耀 - 教育百科
耀
ˋ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yà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ㄠˋㄕㄜˋㄖㄨˊ:「ㄓㄠˋ耀ㄧㄠˋ」。
  2. ㄍㄨㄤㄌㄧㄤˋㄑㄧㄤˇㄧㄢˇㄖㄨˊ:「耀ㄧㄠˋㄧㄢˇ」、「耀ㄧㄠˋㄖˋ」。
  3. ㄒㄧㄢˇㄧㄤˊㄎㄨㄚㄕˋㄖㄨˊ:「ㄎㄨㄚ耀ㄧㄠˋ」、「耀ㄧㄠˋㄨˇㄧㄤˊㄨㄟ」、「ㄍㄨㄤㄗㄨㄥ耀ㄧㄠˋㄗㄨˇ」。
  4. ㄖㄨㄥˊㄩˋㄖㄨˊ:「ㄖㄨㄥˊ耀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o
解釋:
  1. 光線強烈的照射。
    【例】照耀、耀眼、閃耀
  2. 誇示、顯揚。
    【例】耀武揚威、光宗耀祖
  3. 比喻榮譽。
    【例】榮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o
解釋:
[名]
1.光輝、光彩。《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漢.王充《論衡.雷虛》:「當雷之時,電光時見,大若火之耀。」
2.比喻榮譽。如:「榮耀」。
[動]
1.照射。如:「照耀」、「耀眼」。《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阻深闇味,得耀乎光明。」
2.自誇。如:「炫耀」、「誇耀」、「耀武揚威」。
3.顯揚。如:「光宗耀祖」。《國語.周語上》:「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ā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ㄠˋ

1. 照射。《史記.卷一一七.列傳.司馬相如》:「阻深闇味,得耀乎光明。」《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千盞,照耀如同白日。」

2. 出色、引人注目。唐.柳宗元〈南中榮橘柚〉詩:「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莫非玉羈金勒,寶花韉,豔色耀目,香風襲人。」

3. 光輝、光彩。《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漢.王充《論衡.雷虛》:「當雷之時,電光時見,大若火之耀。」

4. 比喻榮譽。《紅樓夢》第二回:「若論榮國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發生疏難認了。」《孽海花》第三回:「衣錦還鄉,原是人生第一榮耀的事,家中早已掛燈結綵,鼓吹喧填。」

5. 顯揚。《國語.周語上》:「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日喜得賢侄功成名遂,耀祖榮宗。」

6. 自誇、誇示。宋.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引〉:「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又算定到了那天,有幾個客來,屈著指頭,算來算去,什麼都有了,連外國人都可以設法請幾個來撐持場面,炫耀鄰里。」

㈡ㄩㄝˋ,ㄧㄠˋ之又音。

注音: ㈠ㄧㄠˋ ㈡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