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霹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ㄧㄌㄧˋㄐㄧˊㄦˊㄒㄧㄤˇ˙ㄉㄜㄌ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霹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參見「霹靂」條。
[動]
雷擊劈折。如:「電擊雷霹」。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雷霆霹長松,骨大卻生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霹靂」:

⑴ 急而響之雷。《集韻.入聲.錫韻》:「霹,霹靂,雷之急激者。」《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張奐》:「大風雨雹,霹靂拔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亦稱為「落雷」。

⑵ 喻聲響大如雷鳴之貌。宋.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三國演義》第四二回:「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

⑶ 喻迅雷不及掩耳之貌。如:「警方展開霹靂行動,打擊罪犯。」、「我方以霹靂戰的策略,將敵人消滅。」唐.王維〈老將行〉:「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

⑷ 喻突發之事故或變化。如:「這個消息傳來,猶如平地上起一個霹靂,令人驚訝不已!」《文明小史》第六○回:「此番上頭發下這個摺子來,叫他們奏議,正如青天霹靂,平地風波。」《孽海花》第一七回:「猝聞這信,真是晴天霹靂,人人裂目,個個椎心。」

2. 雷擊劈折。如:「電擊雷霹」。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雷霆霹長松,骨大卻生筋。」《太平廣記.卷三九四.葉遷韶》:「唐葉遷韶,信州人也。幼歲樵牧,避雨於大樹下,樹為雷霹。」

注音: ㄆ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