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國黑人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黑人教育,也可說是美國黑人教育的演進紀錄。美國是一個種族大融爐,社會自由民主的國家,講究教育機會均等,推展全民教育,是其開國以來歷任總統都重視教育普及所追求的理想。但美國在南北戰爭以前,黑人是白人的奴隸,不但在社會上和政治上無法達到人權平等,而且在生活上和教育上亦無法講究機會均等。因此,美國黑人教育的歷史,於南北戰爭為一分水嶺,前後情勢大異其趣。
  美國南北戰爭以前,南方黑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可以說是種族歧視的最高點。由於白人視黑人為奴隸,比古希臘城邦外邦人所受的待遇,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此種情況下,南方的黑人實質上根本就沒有正式教育,僅有在白人歧視下非正式的生活教育。
  美國南北戰爭雖是內戰,但亦是一場人道的戰爭。由於合乎正義,主張解放黑奴的北方戰勝,南方黑人乃獲得解放;從此以後,美國的黑人也享有自由,才有教育機會均等可言。
  美國南方黑人獲解放後的早期教育,國會並未適時採取行動計畫,完全依賴教會及社會善心企業家來推動。如:
  1.美國被解放者聯盟(American Freemen's Union):由美國唯一神教派的教友(Unitarians)所組成用以推展黑人教育的宗教團體,主要傳授宗教性的信仰和知識。
  2.美國傳教士協會(American Missionary Association):由美國美以美教派的神職人員(Methodists)所組成以推動黑人教育的教會組織,主要在於佈道及授以世俗知識。
  3.南方黑人企業家皮巴第(George Peabody, 1795~1869)捐資興學:皮氏捐資二百萬美元,作為推動黑人教育的基金。基金會於一九○九年,運用該款項設立皮巴第師範學院(George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訓練良好的師資,對南方黑人教育的推廣與提升,功不可沒。
  此後美國黑人教育的進展,由其領袖華盛頓(Booker T. Washington)的大力奔走,及美國各州於一八五○年代普遍發展公立的初等教育,而獲得較具實質的均等機會,直至二十世紀初,美國實施強迫的小學義務教育,黑人子弟才真正擁有機會均等的教育權利。但因美國白人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的偏見與歧視,黑人雖享有相同入學機會的權利,卻往往被擋在白人學校的門外,實質上並未真正享有教育機會均等的權利。一九五四年美國最高法院著名的〔布朗判例〕(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揭示了「分離但均等」的教育模式,黑人子弟要在分隔的不同學校入學受教育,形成黑人學校與白人學校壁壘分明的狀況,依然未獲實質上教育機會均等的權益。
  美國黑人對此種族隔離的教育制度,視之為一種社會不平等的待遇,仍繼續尋求打破教育上隔離政策的途徑,經其不斷地力爭和抗爭,美國國會終於在一九六四年通過〔民權法案〕(Civil Right Act),實現黑白混合在同一學校接受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從此以後,美國黑人教育才算走向黎明,立足於種族平等,享有真正機會均等教育,但卻促成美國社會「白人飛走」(white flight)另一種族混合受教的問題,仍然脫離不了白人隔離教育的心態。凡此情形,有待加強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以釋放白人「我族中心主義」的優越感及其隔離教育的心結,才會使黑人教育正常發展,其品質更為提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國黑人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