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涅爾.格林堡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ance by Neil Greenberg
作者: 李斌榮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1986年由涅爾.格林堡(Neil Greenberg)創立,舞團曾在紐約喬伊斯劇場、表演空間 122(Performance Space 122)及廚房等表演場所演出。涅爾為1992年古根漢獎及1995貝西獎(紐約舞蹈表演獎)得獎者,也曾為康寧漢舞者。1987年起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帕契斯分校(Purchase),並在哈佛大學夏季舞蹈中心、動作探索舞蹈中心(Movement Research)擔任教師,獲得六次國家文藝獎,二次紐約藝術基金獎。涅爾.格林堡曾經由舞蹈劇場工作坊的「手提箱基金」贊助前來臺灣擔任教學及編舞的客席藝術家。舞團不僅採用非常復古的音樂,動作更復古,像是早期歌舞團的動作 ── 濃艷鮮麗。這個非常不一樣的特性使得涅爾.格林堡舞團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美國現代舞界獨樹一格。主要作品有《第三部分《窈窕淑女》》(Part Three (My Fair Lady)),服裝亦非常復古,像是臺灣早期穿的尼龍褲子及上衣,由蘇任娜.加洛(Suzanne Gallo)設計。舞團舞作幾乎由伊蘭.巴勒比(Ellen Barnaby),克里斯多夫.貝坦佛斯特(Christopher Batenhorst),潔斯汀.林奇(Justine Lynch),佩吉.馬汀(Paige Martin)及涅爾本人等五位舞者擔綱演出。其編舞方式相當特別,放著老歌,接著用攝影機錄下其即興演出,音樂放完舞也就跟著編完了,非常有效率。剩下的工作就是涅爾自己和舞者一起從錄影帶上學習涅爾的動作,涅爾最常做的動作是雙手高舉,頭仰望,動作隨著樂句而延伸,華麗濫情。他有時藉用文字來當作舞蹈新涵意或是用新的方式來播放舊的老歌來賦與其新意;此外利用影像疊積(加幻燈投影)或是破碎其動作及蒸餾其內容(從錄影帶中截取片段精華)來創造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表現,這種強力人為的方式來傳遞涅爾本人的特質,非常有趣。
參照:
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City & Company(1995)、Ruth Leon《喝采:紐約表演藝術指引》(Applause: New York´s Guide to the Performing Arts)Applause Theater Book Publishers、〔喬伊斯劇場節目單〕(1997年1月7∼26日)、〔臺北劇場演出之節目單〕(1997年 6月13日 )。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涅爾.格林堡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