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四分五裂 - 教育百科
ˋ
ˇ
ˋ
sì fēn wǔ li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解釋:
  1.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例】公司經營不善,內部員工四分五裂,隨時有倒閉的可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四分五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解釋: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四分五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釋義:
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語出《戰國策.魏策一》。後用「四分五裂」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高枕無憂」
典源:
《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從鄭至梁,不過百里;從陳至梁,二百餘里。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魏之地勢,故戰場也。魏1>南與2>楚3>而不與齊4>,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5>,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6>,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注解〕 (1) 魏: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與:接近、親近。 (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6) 韓: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後建立的國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典故說明:
「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戰國時張儀在秦國任相國,受秦惠王重用,主張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打算讓六國背叛合縱之約以事秦。張儀到魏國遊說魏王,想讓魏國首先事秦,讓其他各國效法跟進。張儀告訴魏王說:「魏國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的諸侯國,又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馬飛馳,不用花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四分五裂」被用來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使用類別
用在「潰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
  1. 滿清末年,由於列強入侵,使中國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2. 不同派系的權力之爭,使這個集團四分五裂,分崩離析。
  3. 像這樣一個四分五裂的團體,任誰都無法對它產生向心力。
  4. 眼看國家因為權力鬥爭而四方五裂,有志之士莫不憂心忡忡。
  5. 由於管理不善,使得內部員工四分五裂,那家公司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
書證:
01.《戰國策.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源)
02.《史記.卷七○.張儀列傳》:「梁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03.唐.蕭穎士〈為陳正卿進續尚書表〉:「曹、馬以還,曾何足擬,四分五裂,朝成暮敗,其間雖晉平吳、蜀,隋舉梁、陳,混并未幾,危亡荐及。」
04.唐.柳宗元〈龜背戲〉詩:「四分五裂勢未已,出無入有誰能知?」
05.《朱子語類.卷一二二.呂伯恭》:「伯恭門徒氣宇厭厭,四分五裂,各自為說,久之必至銷歇。」
06.《宋史.卷二七四.盧懷忠列傳》:「江陵四分五裂之國,今出師湖南,假道荊渚,因而下之,萬全策也。」
07.宋.楊萬里〈千慮策.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陳,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辨識:
近義成語
七零八落土崩瓦解分崩離析瓜剖豆分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四分五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四髀兩爪
相似詞 分崩離析、豆剖瓜分、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