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體關係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tity relation diagram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析資訊系統時,用以表示系統內各實體間資料流動的關係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體關係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作者: 林信成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體關係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是實體關係模式(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的圖形表示法,採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達抽象的概念,從而建構資訊系統的概念資料模式(conceptual data model,簡稱CDM),以反應真實世界的語意資訊。自從1976年美籍華人陳品山(Peter P.S. Chen)博士提出實體關係模式以及基本圖形標記法之後,歷經數十年發展並經後人逐漸擴充,納入其他元件,如今此一資料建模方法(data modeling method)已經成為資料庫設計的重要工具,並且普遍應用於資訊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領域中。在實體關係圖當中,有三個重要的組成要素,分別是:實體(entity)、屬性(attribute)與關係(relationship)。分述如下(實體關係圖的簡單幾何圖形表示法如圖1所示):實體以矩形表示,指的是真實世界中的個別群體或概念集合,例如:學校資訊系統可能有老師、學生、課程…等實體,圖書館系統可能有圖書、讀者…等實體,公司組織可能有貨品、供應商、客戶、庫存 … 等實體。每一個單一的實體個體稱為實體實例(entity instance),資訊系統主要就是將大量實體實例的資料儲存於資料庫當中。如果以圖書資訊學的角度來說明,實體就是在編目或建立詮釋資料(metadata)時所要描述的對象。屬性以橢圓表示,是實體的特徵描述,例如:課程的屬性可能有課程代號、開課教師、上課教室、時數、學分數…等,學生的屬性可能是學號、姓名、年級、班別…等。若以圖書資訊學的角度而言,屬性就是所謂的詮釋資料或欄位。在實體的眾多屬性當中,能夠作為唯一識別用的屬性,稱為候選鍵(candidate key),但候選鍵可能不只一個,而最後被選出作為唯一識別用的則稱為主鍵(primary key)。在實體關係圖中主鍵通常會加上底線表示。關係以菱形表示,是用以聯繫實體與實體,使其產生關連的元件;關係通常意指實體間所發生的事件,或存在於實體間的自然聯繫。舉例而言:「學生選修課程」是在「學生」與「課程」這兩類實體之間建立起了「選修」關係;「老師指導學生」則是描述「老師」這個實體對「學生」這個實體具有「指導」關係。從語意的觀點而言,實體通常是名詞,而關係則是動詞。若是實體與實體之間缺少了關係的連結,就只是獨立的個體,無法在資訊系統或資料庫當中反應出真實世界的面貌。
圖1 實體關係圖採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描繪通常在資訊系統的需求分析之後,即可利用實體關係模式來描述欲儲存於資料庫中的資訊,並藉由實體關係圖來描繪。如圖2所示即是一個簡易的實體關係圖,用以描述「學生借閱圖書」的實體與關係。
圖2 一個簡易的實體關係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體關係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