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ㄒㄧㄣ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xī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ㄣㄗㄤˋㄋㄟˋㄗㄤˋㄓㄨˇㄍㄨㄢˇㄊㄧˇㄋㄟˋㄒㄧㄝˇㄧㄝˋㄒㄩㄣˊㄏㄨㄢˊ˙ㄉㄜㄑㄧˋㄍㄨㄢ
  2. ㄒㄧㄤˇㄧˋㄋㄧㄢˋㄖㄨˊ:「ㄞˋㄒㄧㄣ」、「ㄌㄧㄤˊㄒㄧㄣ」。
  3. ㄋㄠˇㄏㄞˇㄖㄨˊ:「ㄒㄧㄣ」、「ㄒㄧㄣㄒㄧㄤˇㄕˋㄔㄥˊ」。
  4. ㄍㄢˇㄑㄧㄥˊㄑㄧㄥˊㄒㄩˋㄖㄨˊ:「ㄒㄧㄣㄑㄧㄥˊ」、「ㄒㄧㄣㄆㄧㄥˊㄑㄧˋㄏㄜˊ」。
  5. ㄨˋㄊㄧˇ˙ㄉㄜㄓㄨㄥㄧㄤㄋㄟˋㄅㄨˋㄖㄨˊ:「ㄩㄢˊㄒㄧㄣ」、「ㄓㄤˇㄒ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
解釋:
  1. 五臟之一。為中空、紅色的肌肉質器官,在胸腔中間稍偏左的地方。以規則性的張縮促成血液的循環作用。 ◎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
    【例】心智、用心、勞心勞力
  3. 思想、意念、感情。
    【例】仁心、談心、壞心
  4.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
    【例】湖心、掌心、圓心
  5.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
    【例】花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
解釋:
[名]
1.內臟之一。參見「心臟」條。
2.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
5.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
9.星官名,心宿之首,共有三顆星,在西方屬天蠍座。《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心三星,天王正位也。」
10.二一四部首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體器官之一。
  2. [[名] ] 思想、意念。
  3. [[名] ] 心地、心性。
  4. [[名] ] 意志力量。
  5. [[名] ] 意願。
  6. [[名] ] 物體的中央或內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心肝心腸心臟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