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昌帝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昌帝君為道教神名。為中國古代主司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神。該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歷代神仙通鑑〕稱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溯其本源,應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結合而成的。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祿星主貴賤爵賞,司命星主人之年壽。緯書〔孝經授神契〕說: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道教吸收此種信仰後,稱為「帝君司命之神」,分為左、右。左司命稱韓元信,右司命稱張子良,為漢高祖功臣的神格化。梓潼神原是四川地方的守護神,名張亞子(或惡子)。傳說他祖居越嶲,因報母仇,遷至梓潼,曾仕晉為將,臨陣戰死,蜀人為之立祠祭祀。唐朝時屢次顯靈,唐玄宗封為「左丞相」,唐僖宗封為「濟順王」。宋代以來,重視科舉取士,各地祀禱神靈保佑功名利祿,蔚然成風,其中尤以蜀地張亞子祠靈應顯著,「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必至殿魁」(〔鐵圍山叢談〕)。相傳王安石幼年過張亞子祠,風雨大作,長成後果然位至宰相。宋、元時四川地區假託梓潼神降筆作〔清河內傳〕,謂其生於周初,迄今七十三化,西晉末降生四川為張亞子,玉里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之府並主人間祿籍。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自此以後,文昌星神逐與梓潼神合而為一。明代時天下學宮皆立文昌祠。清代每至農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都要由朝廷派官員前往祭祀。各地也多建有大量的文昌廟,奉祀文昌帝君。其神像大多為雍容慧顏,坐下駕白驢,有大聾、地啞二位神童陪侍。現今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有古文昌宮一座,殿堂相連,結構宏偉,是文昌帝君的發祥之地。臺灣民間也多有崇祀文昌帝君的習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昌帝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