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本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ㄠˇㄇㄨˋ˙ㄉㄜㄍㄣㄖㄨˊ:「ㄍㄣㄅㄣˇ」、「ㄘㄠˇㄅㄣˇ」。
  2. ㄕˋㄨˋ˙ㄉㄜㄍㄣㄩㄢˊㄏㄨㄛˋㄅㄣˇㄩㄢˊㄖㄨˊ:「ㄐㄧㄅㄣˇ」、「ㄓㄨˋㄖㄣˊㄨㄟˊㄎㄨㄞˋㄌㄜˋㄅㄣˇ」。
  3. ㄓㄨˇㄧㄠˋ˙ㄉㄜㄓㄨㄥㄒㄧㄣ˙ㄉㄜㄖㄨˊ:「ㄅㄣˇㄊㄧˇ」、「ㄒㄧㄠˋㄅㄣˇㄅㄨˋ」。
  4. ㄩㄢˊㄌㄞˊ˙ㄉㄜㄖㄨˊ:「ㄅㄣˇㄌㄞˊ」、「ㄅㄣˇㄧˋ」、「ㄩㄢˊㄅㄣˇ」。
  5. ㄆㄧㄥˊㄖㄨˊ:「ㄅㄣˇㄏㄨㄌㄧㄤˊㄒㄧㄣ」、「ㄉㄚˇㄈㄣㄕㄨˋㄧㄠˋㄅㄣˇ˙ㄓㄜㄍㄨㄥㄆㄧㄥˊㄍㄨㄥㄓㄥˋ˙ㄉㄜㄩㄢˊㄗㄜˊ。」
  6. ㄗˋㄐㄧˇ˙ㄉㄜㄖㄨˊ:「ㄅㄣˇㄕㄣ」、「ㄅㄣˇㄉㄧˋ」、「ㄅㄣˇㄍㄨㄛˊ」。
  7. ㄐㄧㄣㄇㄨˋㄑㄧㄢˊ˙ㄉㄜㄖㄨˊ:「ㄅㄣˇㄖˋ」、「ㄅㄣˇㄋㄧㄢˊ」、「ㄅㄣˇㄩㄝˋ」。
  8. ㄇㄨˇㄐㄧㄣㄐㄧㄣㄖㄨˊ:「ㄅㄣˇㄐㄧㄣ」、「ㄔㄥˊㄅㄣˇ」、「ㄆㄟˊㄅㄣˇ」、「ㄐㄧㄤㄅㄣˇㄊㄨˊㄌㄧˋ」。
  9. ㄕㄨㄘㄜˋ簿ㄅㄨˋ˙ㄗㄖㄨˊ:「ㄎㄜˋㄅㄣˇ」、「ㄅㄧˇㄐㄧˋㄅㄣˇ」。
  10. (10) ㄌㄧㄤˋㄘˊ:①ㄐㄧˋㄙㄨㄢˋㄕㄨㄐㄧˊ簿ㄅㄨˋㄘㄜˋㄉㄥ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ㄨˇㄅㄣˇㄕㄨ」、「ㄙㄢㄅㄣˇㄓㄤˋ簿ㄅㄨˋ」。②ㄐㄧˋㄙㄨㄢˋㄒㄧˋㄑㄩˇㄈㄣㄉㄨㄢ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西ㄒㄧㄒㄧㄤㄐㄧˋㄉㄧˋㄙˋㄅㄣˇ」。③ㄐㄧˋㄙㄨㄢˋㄧㄥˇㄆㄧㄢˋㄕㄜˋㄓˋㄔㄥˊ˙ㄉㄜㄐㄧㄠㄐㄩㄢ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ㄓㄜˋㄅㄨˋㄧㄥˇㄆㄧㄢˋㄔㄤˊㄉㄚˊㄅㄚㄉㄚˋㄅ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1. 草木的根。
    【例】根本、本固枝茂
  2. 比喻事物的本原、根源,極重要的部分。與「末」相對。
    【例】本末倒置、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主要的、中心的。
    【例】本體、本位、校本部
  4. 起初的、原來的。
    【例】本意、本名、本性難移
  5. 現在的、目前的。
    【例】本月、本年度
  6.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的。
    【例】本人、本縣、本報訊
  7. 根據、依憑。
    【例】為人處事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8. 母金、資金。
    【例】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9. 書冊、簿子。
    【例】課本、筆記本
  10. 量詞:(1)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
    【例】五本書、三本帳簿 (2)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
    【例】《西廂記》第四本 (3)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
    【例】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名]
1.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量詞:(1)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2)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3)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姓。如明代有本高。
[動]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形]
1.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副]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代]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草木的根幹。
  2. [[名] ] 事物的本原、根源。
  3. [[形] ] 原來的。
  4. [[名] ] 事物的基礎。
  5. [[名] ] 母金、資金。
  6. [[名]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
  7. [[名] ] 指書籍、字畫、碑帖等。
  8. [[名] ] 自稱。
  9. [[代] ] 此、這。
  10. [[名] ] 日本國的簡稱。
  11. [[量] ] 計算書籍、簿冊或戲曲分段等的單位。
音讀: pń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