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ce Area
作者: 鄧慧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重在科學觀念、態度及科學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須鼓勵並協助兒童運用思考,使其自行探究、發現、發揮創造力,並訓練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問題,培養好奇心、細心、客觀、忠實等科學態度。是以在「開放教育」的「科學區」中,幼兒階段的教學目標為:(1)培養幼兒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並有探討的興趣;(2)在遊戲學習中,培養科學的正確態度及思考力;(3)協助幼兒認識環境及環境中的事物。
  科學區的設備除有桌、椅、櫃外,又分為下列兩項:(1)科學玩具:萬花筒、大小磁鐵、沙箱、石、木頭、各式大小瓶罐、鐘、錶、沙漏、水池、魚缸、各式零件等;(2)科學工具:尺、筆、放大鏡、望遠鏡、量杯、試紙、溫度計等。
  科學區內可設沙箱、水箱或設接近於上述二者之鄰及園內的花園,有種植、飼養的區域。牆面可張貼各式動植物圖樣、自製的紀錄表等,另擺設盆栽、種子、飼養箱等,也可依幼兒興趣設計小小實驗,以圖示意簡易實驗過程等。
  幼兒期並不適合進行複雜的科學研究,使幼兒在遊戲中達到前述之科學目標為要務,其活動方式、指導原則與評量標準如下:
  1.活動方式:(1)飼養:以園內可發現的動物為主,例如雨後的蝸牛、毛毛蟲、螞蟻、蜜蜂、蝴蝶等;(2)種植:各種豆類、蔬菜、常見的花卉等;(3)沙箱:乾沙、溼沙、玩沙工具;(4)水箱:水車、水的深淺現象、水壓桶、吹泡泡、水鎗、漏斗、海棉吸水、擠水遊戲、浮、沈等;(5)零件:舊的鐘、錶、齒輪玩具等;(6)其他:「神祕箱」、感官遊戲等。
  2.指導原則:(1)運用布置以刺激、引發幼兒的好奇;(2)配合主題適時更換內容及擺設;(3)給予幼兒充分自主權;(4)運用「疑問句」引導幼兒做科學性思考。
  3.評量標準:(1)幼兒有探討生活環境中事物的好奇心;(2)會耐心觀察、飼養、種植及記錄;(3)虛心、客觀及小心求證的態度;(4)能尊重他人,並能與他人合作;(5)建立科學的思考能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