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義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ㄥㄓㄥˋㄏㄜˊㄧˊ˙ㄉㄜㄉㄠˋㄌㄧˇㄖㄨˊ:「ㄓㄥˋㄧˋ」、「ㄧˋㄅㄨˋㄖㄨㄥˊㄘˊ」、「ㄧˋㄨˊㄈㄢˇㄍㄨˋ」、「ㄓㄤˋㄧˋㄓˊㄧㄢˊ」。
  2. ㄒㄧㄥˊㄨㄟˊㄏㄜˊㄏㄨㄓㄥˋㄧˋㄏㄨㄛˋㄍㄨㄥㄧˋ˙ㄉㄜㄖㄨˊ:「ㄧˋㄐㄩˇ」、「ㄧˋㄒㄧㄥˊ」、「ㄧˋㄕˋ」、「ㄧˋㄧㄢˇ」、「ㄧˋㄇㄞˋ」、「ㄧˋㄓㄣˇ」。
  3. ㄧˋ˙ㄙㄖㄨˊ:「ㄧˋㄧˋ」、「ㄏㄢˊㄧˋ」、「ㄕˋㄧˋ」、「ㄨㄟˊㄧㄢˊㄉㄚˋㄧˋ」。
  4. ㄨˊㄒㄧㄝˇㄩㄢˊㄍㄨㄢㄒㄧˋㄏㄨㄛˋㄇㄧㄥˊㄧˋㄕㄤˋ˙ㄉㄜ」。ㄖㄨˊ:「ㄧˋㄈㄨˋ」、「ㄧˋㄇㄨˇ」、「ㄧˋㄗˇ」。
  5. ㄖㄣˊㄍㄨㄥㄓˋㄗㄠ、˙ㄉㄜㄖㄨˊ:「ㄧˋㄔˇ」、「ㄧˋ」。
  6. ㄧˋㄉㄚˋㄌㄧˋ˙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ㄉㄜˊㄧˋㄐㄩㄣㄕˋㄊㄨㄥˊㄇ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合於公理正道。
    【例】正義、義舉、見義勇為
  2. 情誼。
    【例】情義、忘恩負義
  3. 意思。
    【例】意義、顧名思義、斷章取義
  4. 用為公益、救助的。
    【例】義倉、義賣、義演
  5. 非自然而給以名義以替代自然的。
    【例】義父、義子、義肢
  6. 義務性質。
    【例】義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
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5.意思。如:「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7.姓。如漢代有義縱。
[形]
1.合於正義的。如:「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彞,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2.用來周濟公眾的。如:「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
3.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如:「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正當的、合理的事情或原則。
  2. [[形] ] 帶有義務或服務性質的。
  3. [[名] ] 所具有的意思。
  4. [[形] ] 經由撫養或拜認而來的親屬關係。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