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肌肉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scular System
作者: 陳瑞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肌肉占人體總重量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分為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心肌(cardiac muscle)及平滑肌(smooth muscle)。大部分軀體是由骨骼肌構成的,骨骼肌有明顯的橫紋,若沒有神經興奮則不會收縮,它們通常是由意志控制的,故又稱為隨意肌。心肌也有橫紋,它們即使沒有外來的神經支配,也能有規律性的收縮。平滑肌沒有橫紋,大多數中空臟器上的平滑肌可有不規則性的收縮。這三種類型的肌肉組織雖在構造與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均擁有下列基本特質:
  1.激應性(irritability):能接受與反應來自神經衝動的刺激。
  2.收縮性(contraction):會藉著收縮或縮短其長度而對刺激產生反應。
  3.伸展性(extension):一旦刺激消失,肌肉組織內的纖維縮短與放鬆時,它們可藉著拮抗肌的收縮而伸張回原來的長度,肌纖維即伸張著準備下一次的收縮。
  4.彈性(elasticity):肌肉組織有其固有的張力,不管它被如何伸張,均可回復到原來的形狀。
  通常肌肉系統所指的肌肉是僅指附著於骨骼上,可以引起運動的肌肉為骨骼肌。當被神經衝動刺激時,肌肉細胞(纖維)即因而收縮,數條纖維的刺激,並不足以在一塊肌肉內引起令人注意的效果;但當一塊骨胳肌的很多纖維被活化時,肌肉即收縮並引起身體的移動。骨骼肌的功能除了執行身體的移動之外,熱能的產生及支持身體與姿勢亦為其重要功能。
  骨骼肌的收縮能作多種身體的移動,如屈曲(彎曲關節)、伸展(伸直關節)、外展(移離身體中線的動作)、內收(移向身體中線的動作)、旋轉(繞著一特定軸而轉動)、環形運動(拇指做一類似圓錐狀的移動)、旋後(外轉,手掌翻上)、旋前(手掌翻下)、內翻(腳底向內翻轉)、外翻(腳底向外翻轉)、伸長(顎部向前拉)及後縮(顎部向後縮)等。
  人體的體溫相當穩定,細胞內的新陳代謝是以釋放出熱能為其終末產物,因骨骼肌約占體重的百分之四十,而且其纖維活動是一直處在持續狀態,故在熱量的產生上,它們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人劇烈運動時,熱量產生的速率會明顯增加。
  骨骼系統形成了身體的形態及提供穩定性,但維持身體的姿勢與提供支持,則得依賴骨骼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肌肉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