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貝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mbert Dance Company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該團為英國現存最古老的舞團,由祖籍波蘭的瑪莉亞.蘭貝爾(Marie Rambert, 1888-1982)建立的。原名為「蘭貝爾芭蕾舞團」(Ballet Rambert),並被推崇為「英國芭蕾的搖籃」。它在1929年 Sergei Diaghilev(1872-1929)去世前,亦是在妮涅特.瓦洛(Ninette de Valois)等建立「Camargo Society」及「Vic Wells Ballet」之前即已成立的舞團。然而與Valois 不同,蘭貝爾並不十分熱衷於為其舞團找一個固定的基地,甚至說從未打算過舞團的未來,因此其舞團的歷史是富含動態的改變,時而瀕臨解散、時而又獲得新支持而從新出發。「蘭貝爾舞團」秉承狄亞格烈夫(Diaghilev)的傳統,著重創新而不重已建立聲譽的舞碼,因此舞團在訓練、培育及鼓勵新進編舞家方面是極具貢獻的,然而訓練出來的人才卻常離開到較大型、穩定的舞團去。蘭貝爾自1919年即在倫敦教授芭蕾。1925年其夫Ashley Duke 建議從 Letters of Madame de Sevigne 的素材中編製一齣芭蕾諷刺劇,而她的首位男性學生Frederick Ashton提議了新穎的動作給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故她極為欣賞並視出其編舞的天份,隨即引導Ashton編成該齣芭蕾《A Tragedy of Fashion》,由此機緣使 Ashton 與設計師Sophie Fedorovitch開始了長期而有價值的合作關係。《A Tragedy of Fashion》於1926年6月15日Hammersmith 的Lyric Theatre首演,一般認為這天是「蘭貝爾舞團」的正式成立日,也是英國現代芭蕾的誕生日,這一齣舞碼Diaghilev親往觀賞了兩次。1926至1929年「蘭貝爾舞團」的舞者繼續作不定期的演出,Ashton 及另一蘭貝爾的學生Susan Salaman繼續創作,蘭貝爾也偶有協助編排舞作,但她不認為自己是編舞家。1927年其夫買下Notting Hill Gate 的Horbury Hall,蘭貝爾的俄式芭蕾舞校(Russian School of Dancing (Cecchetti method))始有較大及固定練習場地,學校定名為「蘭貝爾芭蕾舞團學校」(Ballet Rambert School),該校訓練出來的舞者與編舞家,均為一時之選。著名者包括:Ashton, Salaman, Diana Gould、Andree Howard、Maude Lloyd、Pearl Argyle、Harold Turner、Walter Gore及Antony Tudor。他們日後在英國及海外芭蕾界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1930年Duke及Rambert夫妻成立了「芭蕾會社」(Ballet Club),目標為「保存英國芭蕾及建立一個固定的,有自己劇院的舞團」,「芭蕾會社」所擁有的劇院十分小,不足搬演重要舞碼,然其演出往往為英國芭蕾界注入新的刺激。二次大戰爆發,「蘭貝爾舞團」疏散至Newbury,沈寂了一段時間,1939年後始恢復在倫敦的演出。1942年,一些法律問題阻止了「蘭貝爾舞團」的演出,使得一些舞者跳槽到其他舞團。至1947-1948年因一次異常成功的澳洲巡迴演出重建舞團的聲勢。1950-1958年是舞團最乏創作的年代,直到1958年蘭貝爾發掘出Norman Morrice(1931-),他以《兩兄弟1958》(Two Brothers)及《哈札納1959》(Hazana)這兩齣芭蕾演出而一鳴驚人,1966年因財務危機舞團瀕臨解散,並在倫敦作了最後一場演出。當時Morrice受到「荷蘭舞蹈劇場」(Netherland Dance Theater)成功例子的鼓勵,即建議改組「蘭貝爾舞團」,使舞團專注在較節省演出經費的現代舞碼上,並使舞團回復到成為一個以編舞家為主的團體,此一改變也是使現代舞形式在英國出現落地生根並發展出自己特色的契機;此一傳統一直維持至今。
參照: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藍貝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