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關聖帝君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guān shèng dì j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 shèng dì jūn
解釋:
三國時關羽。參見「關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關聖帝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關聖帝君是三國蜀將關羽成神所封的神號。據〔三國志〕載:關羽字雲長,河東(今山西)解人,與劉備、張飛親若兄弟,助備復漢,勇猛犯難,屢立戰功;曾為曹操所擒,禮之甚厚,而終不降操,後人義之。其後為孫權遣將擊敗之,並殺羽及其子平。追諡為牡繆侯。其祠在當陽縣玉泉山,士庶崇祀,宋哲宗賜額「顯烈廟」;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解州鹽池,蚩尤為患,關壯繆以陰兵與蚩尤大戰而勝之。徽宗崇寧中,加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又加武安王。明代推崇如故,隨明中葉以後的邊境日蹙,封號漸多,憲宗時更加「顯靈」二字,嘉靖十年改稱為「漢關帝壽亭侯」;至萬曆時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儀典隆重,封號已達帝君之稱。崇禎時又稱「夫子」,即關夫子稱號之始,為武聖而與文聖孔仲尼並稱。清人入關後,由於早在入關前,〔三國演義〕已迻譯為滿文,視同兵書寶鑑、從政規範,又以桃園結義的故事,提倡忠義,順治九年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關帝聖蹟圖誌);雍正朝下令全國普建關廟,並追封關公三代;乾隆三十三年加「忠義神武聖佑關聖大帝」,嘉慶時明令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關聖大帝」,一再標舉忠義的精神氣節,而封號累增達二十二字,成為武聖的代表。
  民間亦因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崇仰其義,成為普遍的崇拜;也是經商者的行業神,及祕密結社者的護法神。在鸞堂中並有多種扶鸞降世的勸善書如〔關帝覺世真經〕、〔關帝明聖經〕、〔戒世子文〕等,廣泛流行於民間社會。臺灣民間所建的關帝廟數目亦多,其中多有從福建潼州府東山關帝廟分香者;而客家在北部桃竹苗開發時,為防禦自保亦多建有關帝廟。其廟宇格局因關帝神格至高,故多採用帝君的神格興建。唯在道、佛二教中,則多重其勇猛的武將性格,故道壇稱為「關元帥」,為三十六官將之一,職司護壇;佛教亦視為護法神,與韋馱並立,常見於佛寺的建築和神龕。在中國諸神中,因忠義、勇毅而成神後,能如關羽之為官方、民間所共同崇奉,且能為儒、釋、道三教同推為威武的典型,可謂為特殊之創;故其故事能為小說、戲劇及民間講唱所流傳,至今不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關聖帝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關帝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