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色琉璃郭公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Necrobia ruficollis (Fabricius, 1775) 雙色琉璃郭公蟲 郭公科(Cler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200屬約3400種,是多樣性相當高的逸群。他們早期的英文名為cuckoo beetles,cuckoo就是大家常聽見的佈穀鳥、杜鵑,古中文亦稱布穀鳥為郭公,以形容其鳴聲,但郭公蟲的中文名稱可能源自日文給本科甲蟲的漢字名。小型到中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2cm。體型兩側約略平行而圓厚,為卵型、長橢圓形或圓筒形,背面被覆直立細毛,體色鮮艷或暗淡,不少類群具有顯眼的斑紋,有的則具有金屬光澤。頭部半遮蓋於前胸背板下,複眼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或長活短,多半呈末端膨大的球桿狀,但也有鋸齒狀、絲狀等類型;身型為長橢圓形或圓筒形的類群,頭部多半與前胸背板等寬或更寬,前胸背板兩側具有彎曲曲線;身體呈卵形者則頭寬小於前胸背板,前胸背板為梯形;翅鞘完全覆蓋腹部,兩側平行、前寬厚窄或中央處寬,點刻列或有或無;跗節型式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具有葉狀墊。本科的成蟲和幼蟲都是肉食性,他們可能會出現在相同的棲所卻捕食不同的食物,例如小蠹蟲的成蟲或幼蟲。也有些類群的幼蟲生活在落葉堆中。少數類群演化為植食性,取食花粉。更少數的類群會出現在人類居住的環境中,會取食動物質乾貨或是在倉儲中捕食當中的其他昆蟲。 郭公蟲科在臺灣已知有22屬54種。琉璃郭公蟲屬(Necrobia)因為身上多半具有藍色琉璃般的金屬光澤而得此中名;藍郭公蟲屬(Allochotes)和筒郭公蟲屬(Tenerus)也有不少種類具有藍色琉璃般的體色(全身或翅鞘),但是藍郭公蟲體型為卵形,筒郭公蟲體型為長筒形,而二者的觸角都是鋸齒狀,跟琉璃郭公蟲長橢圓形的身軀與明顯球桿狀的觸角不同,可資區別。琉璃郭公蟲屬臺灣有兩種的紀錄,分別是雙色琉璃郭公蟲和藍琉璃郭公蟲(N. violacea (L.)),體長都在4–6mm,前者的前胸背板與赤鞘前端和足皆為橘紅色,其餘部位藍色,而後者則皆全身為藍色,不難區分。 本種乃世界性分佈種類,可能是跟著貨物運輸而散佈到世界各地。在臺灣出現在人類棲所附近,成蟲會出現在肉乾或魚乾上。
知識 1:
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雙色琉璃郭公蟲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亞科名: 澤郭公蟲亞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郭公蟲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Korynetinae
拉丁屬名: Necrobi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科名: Cleridae
拉丁種小名: ruficollis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