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腦倫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 Ethics
作者: 婁德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倫理(ethics)一辭是指行為規範的準則。隨著電腦的普及與深入日常生活,今天在電腦界亦浮現出許多與倫理有關的問題;下面所舉乃其中部分事例:
  1.人們通常會以雖不致犯罪卻違背倫理與良心來使用電腦資料,如私自拷貝(copy)套裝軟體來處理個人事物。
  2.惡意或非惡意地從大型電腦中擷取不應知悉的或機密的資料,此舉雖不影響系統安全,但以倫理觀點,實屬不當。
  3.剛從某電腦軟體公司離職的電腦專業人員,在另一家業務相競爭的電腦公司獲職,若此人洩露前雇主正開發的產品機密,以謀其新職,即違背電腦倫理。
  4.一家大型軟體公司,散播謠言表示他們擬推出與另一家較小的競爭者所公布的新產品之同功能或更具效用與經濟的類似產品,致使使用者裹足不敢買小公司的產品,而此大公司所提出的僅為想像幻體(vaporware)也是不合倫理。
  隨著電腦網路熱絡普及,電腦倫理的問題更顯重要,為避免人與人彼此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以下列舉幾方面做為學術網路使用者一分子的責任與義務所應具有的規範:
  1.管理自己的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s),儘量在閱讀新郵件後,刪除不要的信件,以節省磁碟空間。
  2.使用符合網路目的的資料傳輸,禁止傳送具有威脅性、猥褻性、不友善或商業機密性文件資料。
  3.禁止使用網路做為干擾或破壞網路上的其他軟硬體系統或散布病毒。
  4.網路上所可存取到之資料或資源,皆屬其原開發之個人或單位所有,其他未經授權或禁止使用的系統資源,皆不可嘗試侵入破壞。
  5.尊重智慧財產權。不拷貝或使用未付費的軟體。不可侵占他人的智慧成果。
  6.使用電腦時必須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與體諒,文字必須小心謹慎。
  7.使用FTP-NETNEWS等服務時,若國內已有提供該服務,則以國內服務為主,以減少網路之傳輸量。
  電腦倫理是目前電腦研討會中常探討的主題。如資料處理管理學會(DPMA),與電腦學會(ACM)等電腦組織已為電腦專業人士設立了道德規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腦倫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