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蔑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ㄥㄕˋㄖㄨˊ:「ㄨˇㄇㄧㄝˋ」、「ㄑㄧㄥㄇㄧㄝˋ」、「ㄇㄧㄝˋ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1. 輕視、侮辱。
    【例】侮蔑、輕蔑、蔑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動]
1.輕侮。如:「侮蔑」、「輕蔑」。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蔑祖辱親,於事為甚。」
2.誣陷、陷害。如:「誣蔑」。
3.拋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國語.周語中》:「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形]
卑微。如:「微蔑」。
[副]
無、沒有。如:「蔑以復加」、「蔑不有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眼睛因疲憊而眼神茫然無光彩。段注本《說文解字.𥄕部》:「蔑,勞目無精也。」清.段玉裁.注:「目勞則精光茫然。」

2. 無、沒有。如:「蔑以復加」、「蔑不有成」。《字彙.艸部》:「蔑,無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昔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

3. 拋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國語.周語中》:「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4. 輕視、怠慢。如:「輕蔑」。《史記.卷四.周本紀》:「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蔑祖辱親,於事為甚。」

5. 卑微。《字彙.艸部》:「蔑,微也。」《後漢書.卷七七.酷吏列傳.陽球》:「案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依憑世戚,附託權豪,俛眉承睫,徼進明時。」

6. 誣陷、陷害。通「衊」。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姦臣懷私,誣蔑聖德。」

7. 古地名。《字彙.艸部》:「蔑,魯地,《左傳》隱公及祁儀父盟于蔑。」

注音: ㄇ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