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ㄐㄧㄣˇㄇㄧˋㄖㄨˊ:「ㄙㄨㄥㄙㄢˇ」、「ㄙㄨㄥㄖㄨㄢˇ」、「ㄋㄧˇ˙ㄉㄜㄒㄧㄝˊㄉㄞˋㄙㄨㄥ˙ㄌㄜ。」
  2. 使ㄕˇㄅㄨˋㄐㄧㄣˇㄇㄧˋㄖㄨˊ:「ㄙㄨㄥㄊㄨˇ」、「ㄙㄨㄥㄅㄤˇ」、「ㄙㄨㄥㄕㄡˇ」。
  3. ㄕㄨㄈㄤˋㄅㄨˋㄐㄧㄣˇㄧㄠˋㄖㄨˊ:「ㄑㄧㄥㄙㄨㄥ」、「ㄙㄨㄥㄒㄧㄝˋ」、「ㄒㄧㄙㄨㄥㄆㄧㄥˊㄔㄤˊ」。
  4. ㄎㄨㄢㄉㄚˋㄅㄨˋㄧㄢˊㄖㄨˊ:「ㄍㄨㄢˇ˙ㄉㄜㄊㄞˋㄙㄨㄥ」、「ㄐㄧㄢˇㄔㄚˊㄏㄣˇㄙㄨㄥ」。
  5. ㄐㄧㄤㄕㄡˋㄖㄡˋㄓㄨˇㄕㄡˊㄔㄠˇㄍㄢㄓˋㄔㄥˊㄖㄨㄥˊㄓㄨㄤˋ˙ㄉㄜㄕˊㄆㄧㄣˇㄖㄨˊ:「ㄖㄡˋㄙㄨㄥ」、「ㄩˊㄙ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ng
解釋:
  1. 物體因四周受力程度小,而呈現疏散的狀態。與「緊」相對。
    【例】鬆軟、蓬鬆、放鬆 ◎
  2. 不煩重、不重要。
    【例】輕鬆、稀鬆平常
  3. 不嚴格。
    【例】這次檢查很鬆,一般人都可輕易過關。
  4. 寬裕。
    【例】最近他手頭很鬆。
  5. 放開。
    【例】鬆開、鬆綁、鬆開手
  6. 將瘦肉煮熟炒乾,製成絨狀或纖維狀的食品。
    【例】肉鬆、魚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ng
解釋:
[形]
1.鬢髮蓬亂的樣子。《玉篇.髟部》:「鬆,亂髮貌。」如:「蓬鬆」。宋.汪元量〈湖州歌〉:「曉鬢鬅鬆懶不梳,忽聽人說是南徐。」
2.不緊。如:「鞋帶鬆了。」、「螺絲釘鬆了。」
3.不煩重、不緊要。如:「輕鬆」、「稀鬆平常」。
4.不嚴格。如:「檢查得很鬆。」、「管理得太鬆。」
5.寬裕。如:「最近手頭兒鬆了些,可以再買些書。」
6.精神懈怠。如:「鬆懈」。
7.物質脆軟不緊密。如:「鬆軟可口」、「土質很鬆」、「又鬆又脆的餅乾。」
[名]
將瘦肉煮熟炒乾,製成絨狀或纖維狀的食品。如:「魚鬆」、「肉鬆」。
[動]
1.放開。如:「鬆綁」、「鬆開手」。
2.解開、放寬。如:「天太熱了,把衣服鬆一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散散的、不黏密的感覺。
音讀: s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散散的、不黏密的感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鬢髮蓬亂貌。如:「蓬鬆」。《玉篇.髟部》:「鬆,亂髮貌。」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ㄧ七:「曉鬢鬅鬆懶不梳,忽聽人說是南徐。」《西遊記》第二二回:「一頭紅燄髮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

2.將瘦肉煮熟炒乾,製成絨狀或纖維狀之食品。如:「魚鬆」、「肉鬆」。《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都說這幾年的新活洛,通不似往年的肉鬆,甜淡好吃。」

3.物質脆軟不緊密。如:「鬆軟可口」、「土質很鬆」、「又鬆又脆的餅乾。」《平妖傳》第二九回:「去那地土,把土來掘鬆了,把那個葫蘆子埋在地下。」《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遇徐家灣隄卑則決,蕭家渡土鬆則又決。」

4.不緊。如:「鞋帶鬆了。」、「螺絲釘鬆了。」《水滸傳》第六三回:「這兩個賊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緊,誠恐喪命。若教你寬鬆,又怕他走了。」《紅樓夢》第二五回:「趙姨娘聽這話口氣鬆動了,便說道:『你這麼個明白人,怎麼糊塗起來了?』」

5.不煩重、不緊要。如:「輕鬆」、「稀鬆平常」。《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且說錢縣尊送出教士,頓覺卸下千斤重擔,身上輕鬆了許多。」《負曝閑談》第二五回:「春大少爺本是個糊塗蟲,只曉得鬧標鬧闊,于銀錢上看得稀鬆。」

6.不嚴格。如:「檢查得很鬆。」、「管理得太鬆。」《紅樓夢》第八九回:「寶玉的功課也漸漸鬆了,只是怕賈政覺察出來,不敢不常在學房裏去唸書,連黛玉處也不敢常去。」《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只要東翁口氣不放鬆,我可以合他爭得過來的。」

7.寬裕。如:「最近手頭兒鬆了些,可以再買些書。」元.秦夫《東堂老》第二折:「投至得十年五載我這般鬆寬的有,也是我萬苦千辛積儹成,往事堪驚。」《紅樓夢》第五○回:「我們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試一試,姨媽若鬆呢,拿出五十兩來,就和我分。」

8.放開。如:「鬆綁」、「鬆開手」。《紅樓夢》第七一回:「司棋只得鬆手,讓他去了。」《醒世姻緣傳》第一四回:「小的們不敢把他難為,所以只得將他鬆放。」

9.解開、放寬。如:「天太熱了,把衣服鬆一鬆。」《福惠全書.卷一六.刑名部.人命下》:「另著一人用物墊腳,將繩帛緩緩鬆開。」《儒林外史》第四回:「請出一位老師夫來求我,說是要斷盡了,他們就沒有飯喫,求我略鬆寬些。」

10. 精神懈怠。如:「鬆懈」。

注音: ㄙ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