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儉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ㄐㄧㄢˇㄕㄥˇㄅㄨˊㄌㄤˋㄈㄟˋㄩˇㄕㄜ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ㄐㄧㄝˊㄐㄧㄢˇ」、「ㄑㄧㄣˊㄐㄧㄢˇ」、「ㄐㄧㄢˇㄆㄨˊ」、「ㄐㄧㄢˇㄩㄝ」、「ㄕㄥˇㄐㄧㄢˇㄩㄥˋ」、「ㄘㄨㄣˊㄐㄧㄢˇㄑㄩˋㄕ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1. 減省、不浪費。與「奢」相對。
    【例】節儉、勤儉、存儉去奢
  2. 有節制的。
    【例】溫良恭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形]
1.節省、樸實。如:「節儉」、「勤儉」。《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
2.謙和有節制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禮記.樂記》:「恭儉而好禮者,宜歌。」
3.收成不好的。《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是時羌蠻寇難,歲儉民饑。」
4.匱乏、不足。《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弘微家素貧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李尤積篇,義儉辭碎。」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ā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節儉。
  2. [[動] ] 存下金錢。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ㄢˇ

1. 約制行為。《說文解字.人部》:「儉,約也。」清.段玉裁.注:「約者,纏束也。儉者,不敢放侈之意。」《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常嘆賢君務勤儉,深悲庸主事荒淫。」

2. 簡約、節省。《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紅樓夢》第四六回:「以賈赦浪費為名,須得我就中儉省,方可償補。」

3. 匱乏不豐。《廣韻.上聲.琰韻》:「儉,少也。」《南史.卷二○.列傳.謝弘微》:「弘微家素貧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崔駰品物,贊多戒少,李尤積篇,義儉辭碎。」

4. 作物歉收。《字彙.人部》:「儉,歲歉也。」《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竇武》:「是時羌蠻寇難,歲儉民饑。」《晉書.卷九.孝武帝紀》:「比歲荒儉。」

5. 謙卑貌。《荀子.非十二子》:「儉然恀然。」唐.楊倞.注:「儉然,自卑謙貌。」《逸周書.卷七.官人》:「其氣寬以柔,其色儉而不諂。」

6. 險詐。通「險」。《荀子.富國》:「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儉,而百姓不一。」唐.楊倞.注:「儉,當為險。」《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群盜》:「山儉不能出身山中。」

㈡ㄐㄧㄢˋ,ㄐㄧㄢˇ之又音。

注音: ㈠ㄐㄧㄢˇ ㈡ㄐ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