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彪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ㄏㄨ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biā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ˋㄓㄨㄤˋㄖㄨˊㄏㄨˇㄖㄨˊ:「ㄅㄧㄠㄒㄧㄥˊㄉㄚˋㄏㄢˋ」。
  2. ㄌㄠˇㄏㄨˇㄕㄣㄕㄤˋ˙ㄉㄜㄅㄢㄨㄣˊ
  3. ㄌㄠˇㄏㄨˇ
  4. ㄨㄣˊㄘㄞˇㄘㄢˋㄌㄢ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ㄍㄨㄥㄧㄝˋㄅㄧㄠㄅ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o
解釋:
  1. 老虎身上的斑紋。
  2. 老虎。
  3. 健壯如虎。
    【例】彪形大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o
解釋:
[名]
1.老虎身上的斑紋。《說文解字.虎部》:「彪,虎文也。」
2.老虎。北周.庾信〈枯樹賦〉:「熊彪顧盼,魚龍起伏。」
3.姓。如春秋時衛國有彪傒、彪夫,宋代有彪居正。
[動]
1.文采顯現。漢.揚雄《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晉.李軌.注:「弸,滿也。彪,文也。積行內滿,文辭外發。」晉.張華〈勵志詩〉:「體之以質,彪之以文。」
2.明悟。漢.蔡邕〈處士圈典碑〉:「童蒙來求,彪之用文。」
[形]
健壯如虎。如:「彪形大漢。」《北史.卷五四.斛律金傳》:「光字明月,馬面彪身,神爽雄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ㄠ

1. 虎之斑紋。《說文解字.虎部》:「彪,󵌛(虎)文也。」《集韻.平聲.幽韻》:「彪,󵌛(虎)文也。」

2. 文采顯現。《廣雅.釋詁三》:「彪,文也。」漢.揚雄《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唐.李軌.注:「弸,滿也。彪,文也。積行內滿,文辭外發。」晉.張華〈勵志〉詩:「體之以質,彪之以文。」晉.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3. 老虎、小老虎。《正字通.虎部》:「彪,小虎。」北周.庾信〈枯樹賦〉:「熊彪顧盼,魚龍起伏。」

4. 健壯如虎。如:「彪形大漢。」《北史.卷五四.列傳.斛律金》:「光字明月,馬面彪身,神爽雄傑。」《三國演義》第一○回:「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若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三國演義》第八九回:「鋒令五子入拜,皆彪軀虎體,威風抖擻。」

5. 明白曉悟。漢.蔡邕〈處士圈典碑〉:「童蒙來求,彪之用文。」漢.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義方之訓,如川之流,俾我小子,蒙昧以彪。」

6. 量詞,用以計算成隊人或物之單位,猶「隊」。《三國演義》第一回:「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水滸傳》第四八回:「正看之時,只見直西一彪軍馬,納著喊,從後殺來。」

7.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彪傒、彪夫,宋代有彪居正。《萬姓統譜.幽韻》:「彪,出齊郡,周有衛大夫彪夫,宋有彪虎臣,今河南均州有彪民。」

㈡ㄘㄞˇ

清三合會旗號專用字,即「彩」字。清.徐珂《清稗類鈔.會黨類.三合會》:「(三合會)第一部稱為一九梯,分配於福建、江蘇,記號為江彪(即彩字),旗為黑色。」

注音: ㈠ㄅㄧㄠ ㈡ㄘ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