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位而行 - 教育百科
素 | |
位 | |
而 | |
行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楊祖漢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素位而行是說君子按照自己所處的地位行事,不會踰越本分行事。素是本來的意思。[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十四章)人生的境遇有許多可能的變化,或順或逆,或吉或凶,不能預料,但不論在何種境遇,都有分所應行之道,守著本分行所應行,便能安於任何境遇,便不會捨棄現有的,而徒做分外之想。人常總有忽略當下所應作的,而好高騖遠的毛病,不知當下才是真實的,而且是值得珍惜的。 [中庸]章中續說:「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由於素位而行,不論在何種分位上,都能盡所應盡之職分,放在每一境況都能安分守己,不會有出位之思,故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此時應將全部精神用在實踐當前的義務上,因為當前的實踐,就是表現的最好的機會,具有絕對的價值,使人感到自足而不必外求。眼前的實踐,是有限的事情,能夠成功而滿足。由於有這樣的感受,所以會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不恕不尤,下學而上達,可與天相知,境界是高。而[中庸]引孔子此語,亦即表示能素位而行,正己而不求於人,是極深刻的,如同上達天德般的感受。人不管處於何種情況,只要反求諸己,努力盡所應盡,便是「居易以俟命」。小人則相反,時刻希冀有分外的好處,所處的便都是不平的險境,故是「行險以徼幸」。安分盡己,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時候,好像射箭,如果射而不中,不能怪鵠的不正,或是受了其他影響,而是應該反躬自問,是自己射技不夠精良,要自己改正,決不能諉過於別的方面,是不怨天不尤人的主旨。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素位而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