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制系統改革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國十一年(1922)十一月一日,大總統令公布〔學制系統改革案〕;由於這次學制的改革,係以美國的「六三三四制」為藍本,與以往直接抄襲日本、間接模仿歐洲者有所不同,故一直被稱為「新學制」。同時因為是年為壬戌年,故又名為〔壬戌學制〕。不僅如此,這次學制的改革,更是由民間團體發動並逐步完成的。先是民國八年(1919),全國各省教育會聯合會召開第五屆年會,廣泛討論學制修改的問題;次年,第六屆年會又特別成立學制系統研究會,並要求各省區教育會研究制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十年十月,第七屆年會在廣州召開,專門研討學制改革的問題;最後在十一個議案中,擇定以廣東的方案為主進行增補修訂,形成〔學制系統草案〕,獲得年會通過。十一年九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學制會議,邀請教育專家及各省教育行政負責人對草案進行審查與修訂;十月,教育部又將修訂稿送交聯合會第八屆年會作最後審查,經通過後而於十一月一日由大總統明令公布。
  此次學制改革,曾訂定七項標準:(1)適應社會進化之需要;(2)發揮平民教育精神;(3)謀個性之發展;(4)注意國民經濟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於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縮餘地。依據上述標準而修訂的學校制度,分為初等、中等與高等三段。初等教育階段分為三級:幼稚園(六歲前)、初等小學校(六至九歲)、高等小學校(十至十一歲)。中等教育階段分為兩級:初級中學(十二至十四歲)、高級中學(十五至十七歲)。高等教育階段亦分兩級:大學本科(十八至二十一歲)、大學院(二十二歲以上)。
  上述學校系統,全部為三段七級;如不計幼稚園與大學院,則為三段五級,可以「六三三四」或「四二三三四」表示,合計學程十六年。在主系普通教育之外,中等與高等教育階段並有師範與職業教育兩類學校之設。中等教育階段之師範與職業學校,可單獨設立,但亦得於高級中學內設師範科與職業科;各科合併設立的,稱為綜合中學。高等教育階段的師範與職業學校,分別稱為師範大學與專門學校,修業年限前者與大學同,後者則為二至四年。民國十一年公布的學校系統,參見下圖。
  「新學制」自公布實施,一直沿用至今;其間雖因政策的改變而稍作調整,如師範校院的單獨設立,與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初級中學為國民中學,但主體架構迄今仍未變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制系統改革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