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BITNET國際學術網路 - 教育百科
B
I
T
N
E
T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cause It's Time Network,簡稱 BITNET
作者: 黃鴻珠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BITNET係1981年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與耶魯大學以 IBM公司的 RSCS/NJE(Remote Spooling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Network Job Entry)通信協定將兩校的電腦主機成功的連線作業後,美國及全球各高等教育機構相繼加入連線的行列,成為一國際性的電腦網路。BITNET設立之初,其目的以促進教學、提升研究為主,連線單位以高等教育機構及研究單位為限,因之,一般稱之為國際學術網路。BITNET與加拿大的NetNorth及歐洲學術與研究網路 EARN (Europe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結成一實體的網路,三者互通,除外並可轉接世界各大電腦網路。
  BETNET各節點間採「存而後進」(Store-and-Forword)的連線方式,傳輸資料或信息時,依序先存於路徑的各節點,傳輸前先偵測下一節點的連線是否順暢,如是,則資料往下傳,否則暫存,待網路順暢後再往下傳。
  BITNET提供線上即時通信(Interactive Message)、線上會議(Relay)、電子郵件、檔案傳輸及資料庫檢索等功能。BITNET網路中最負盛名的系統為群研伺服(List Server),由法國中央學院(Ecole Centrale de Paris)Eric Thomas先生所開發,此系統主司BITNET群體討論相關事宜,包括由系統主動接受及維護群體討論參與者的名單、傳布訊息、彙集已發布之討論群的信息、提供檔案傳輸、資料庫檢索、建立同儕群研伺服、提供求助(Help)功能等。
  BITNET設有網路資料中心BITNIC (BITN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以存置及提供BITNET有關之資料,其位址為Listserv@BITNIC.BITNET,其總目錄檔名為Listserv Filelist。
  BITNET採會員制,分正、副會員,每一會員應有3名代表 ,分別為會務代表(Member Representative)、資訊服務代表(Information Representative)及技術代表(Technical Representative)。BITNET於1984年成立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負責制定政策及規畫未來的發展,委員多數來自美國境內的節點代表。此委員會於1987年成立一非營利性公司,1989年BITNET與CSNET(Computer Science Network)合併,此公司因而改名為Corporation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Network簡稱CREN,CREN由選自會員的董事會管理之。
  1991-1992年間 BITNET的會員數量達到高峰,約49個國家,1,400個單位,曾為世界最大的學術網路。1992-1993年間,學術機構加入Internet者愈來愈多,其會員日漸流失。有鑑於此,CREN除積極參與發展Internet有關事宜之外,並極力改善及提升BITNET的功能,先後推出 BITNET Ⅱ及BITNET Ⅲ的計畫 ,並開放供中、小學連線。BITNET Ⅱ為普林斯頓大學開發的通信協定,希望BITNET上的各類檔案、信息經由Internet傳送。BITNET Ⅲ係由BITNET的數個會員合作發展,其目的是促使其會員的教師、學生、職員、校友能以經濟的方式經由撥接連線使用 Internet上的各項資源。總之,BITNET的發展受到Internet的影響很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BITNET國際學術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