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職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ㄦ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zhí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ㄥㄗㄨㄛˋㄓˊㄨㄟˋㄖㄨˊ:「ㄓˊㄧㄝˋ」、「ㄑㄧㄡˊㄓˊ」、「ㄘˊㄓˊ」、「ㄐㄧㄢㄓˊ」、「ㄕㄣㄐㄩㄧㄠˋㄓˊ」。
  2. ㄅㄣˇㄈㄣˋㄓˊㄨㄟˋㄋㄟˋ˙ㄉㄜㄕˋㄖㄨˊ:「ㄐㄧㄣˋㄓˊ」、「ㄓˊㄨˋ」、「ㄧㄡˇㄎㄨㄟㄓˊㄕㄡˇ」。
  3. ㄍㄨㄥㄨㄣˊㄓㄨㄥㄒㄧㄚˋㄕㄨˇㄉㄨㄟˋㄕㄤˋㄐㄧˊㄓㄨˇㄍㄨㄢˇ˙ㄉㄜㄗˋㄔㄥㄖㄨˊ:「ㄓˊㄉㄥˇㄈㄥˋㄇㄧㄥˋ」、「ㄅㄟㄓˊ」。
  4. ㄓㄤˇㄍㄨㄢˇㄍㄨㄢˇㄌㄧˇㄖㄨˊ:「ㄓˊ」、「ㄓˊㄓㄤˇㄉㄚˋㄑㄩㄢˊ」。
  5. ㄧㄡˊㄩˊㄨㄟˊㄓˇㄔㄤˊㄩㄥˋㄩˊㄐㄩˋㄕㄡˇㄖㄨˊ:「ㄓˊㄕˋㄍㄨˋ」、「ㄓˊㄘˇㄦˊㄧˇ」。
  6. ㄓˊㄧㄝˋㄒㄩㄝˊㄒㄧㄠˋ˙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ㄍㄠㄓˊ」、「ㄕㄤ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1. 工作事務。
    【例】盡職、辭職、身居要職
  2. 掌管、管理。
    【例】職掌、職司
  3. 基於、因為。
    【例】職是之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名]
1.工作事務。如:「辭職」、「身居要職」。
2.工作性質的分類。如:「文職」、「武職」、「公職」。
3.下屬對上司的自稱。如:「職等奉命」。《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今卑職至真州,問得造船作頭。」
4.職業學校的簡稱。如:「高職」、「商職」。
5.姓。如漢代有職洪。
[動]
掌管、管理。如:「職掌大權」。
[助]
惟、只,常用於句首。唐.柳宗元〈天爵論〉:「然則聖賢之異愚也,職此而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工作事務。
同義詞: 行、途、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詳記。《說文解字.耳部》:「職,記微也。」《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

2. 工作、事務。如:「公職」、「辭職」、「身居要職」。《玉篇.耳部》:「職,業也。」《書經.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晉.左思〈魏都賦〉:「讓衢設官分職,營處署居夾之。」

3. 工作上的責任。如:「失職」、「稱職」。《漢書.卷一○.成帝紀》:「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紅樓夢》第五六回:「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

4. 專管、掌理。如:「職掌大權」。《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晉書.卷二三.樂志下》:「伯益佐舜禹,職掌山與川。」

5. 下屬對上司之自稱。如:「職等奉命」。《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今卑職至真州,問得造船作頭。」《儒林外史》第五回:「湯知縣又磕頭道:『這事是卑職不是,蒙大老爺保。』」

6. 主要。《玉篇.耳部》:「職,主也。」《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職競由人。」漢.毛亨.傳:「職,主也。」《詩經.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漢.鄭玄.箋:「職,主也;。此人主為亂作階,言亂由之來也。」

7. 惟、只,常用於句首。如:「職是之故」。唐.柳宗元〈天爵論〉:「然則聖賢之異愚也,職此而已。」

8. 姓。如漢代有職洪。

注音: 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