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臊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一]sāo[二]sà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o
解釋:
  1. 腥臭的氣味。
    【例】腥臊、羊臊
注音:
漢語拼音: sào
解釋:
  1. 羞愧、害羞、難為情。
    【例】害臊
  2. 碎肉。
    【例】臊子、肉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o
解釋:
[名]
腥臭的氣味。如:「牛臊」、「羊臊」。《荀子.榮辱》:「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
注音:
漢語拼音: sào
解釋:
[動]
1.害羞、難為情。如:「害臊」。《程乙本紅樓夢》第二四回:「那小紅臊的轉身一跑,卻被門檻子絆倒。」
2.羞辱。《紅樓夢》第二四回:「臊你娘的,瞎了眼睛,碰起我來了。」
[名]
參見「臊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具有腥味的。
  2. [[名] ] 葷食。
音讀: tsha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ㄙㄠ

1. 腥臭氣味。如:「牛臊」、「羊臊」《說文解字.肉部》:「臊,豕膏臭也。」《周禮.天官.內饔》:「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水居者腥,肉玃者臊。」《五燈會元.卷七.德山宣鑒禪師》:「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文殊普賢是擔屎漢。」

2. 汙穢、醜惡。《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政腥臊,馨香不登。」漢.闕名〈樊毅脩華嶽碑〉:「其德休明,則有禎祥;荒淫臊濊,篤災必降。」《北史.卷九二.恩幸列傳.抱嶷》:「臊聲布於朝野,醜音被於行路。」

㈡ㄙㄠˋ

1. 害羞、難為情。如:「害臊」。《西遊記》第七九回:「三藏道:『雖是得勝來請,但我這箇(個)臊臉怎麼見人?』」《程乙本紅樓夢》第二四回:「那小紅臊的轉身一跑,卻被門檻子絆倒。」

2. 使害羞、使難堪。《孽海花》第一六回:「人家孩子面重,你別拉拉扯扯,臊了她,我可不依。」《老殘遊記二編》第三回:「這一想,把我臊的真沒有地洞好鑽下去,那臉登時飛紅,拔開腿就往外跑。」

3. 「臊子」:碎肉、肉末。《水滸傳》第三回:「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不一時,來安兒用方盒拿了八碗下飯:一碗黃熬山藥雞,一碗臊子韭,……連陳經濟共四人吃了。」亦作「燥子」。

注音: ㈠ㄙㄠ ㈡ㄙ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