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涂爾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urkheim, Emile
作者: 沈姍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涂爾幹(1858~1917)是法國的社會學家,也是教育社會學開創者。一八五八年出生於法國東北部的一個猶太教教士家庭,青少年階段開始拒絕猶太教,自此對宗教的研究純為學術性質。中學畢業後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就讀,完成博士學位。一八八七年進入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教授教育學與社會學,一九○二年至巴黎大學擔任教育學講座直到一九一七年病逝。
  涂爾幹的社會思想受聖西蒙(C.H.St. Simon)及孔德(A. Comte)等人影響而強調社會集體共有之傳統,反對個人主義及當時英國盛行之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其重要著作包括:[社會勞動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1893)、[社會學方法論](Les Règles de la Méthode Sociologique, 1895)、[自殺論](Le Suicide, 1897)及[宗教生活之基本形式](Les Formes E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1912)。至於其教育觀點則多為散篇且當時未發行,由後人彙集成冊,如福克斯(S.D. Fox)翻譯成英文的[教育學與社會學](Education and Sociology, 1965)即為一例。
  涂爾幹以歷史發展及社會進化的觀點探討教育的功能。他認為在歷史悠久的演化過程中,社會對許多事物已經有一套觀點。這些觀點包括:對人性的看法、對某些才能的重視、權利與義務之界定、對社會與個人的要求等。這些觀點是國家精神之所繫,教育之功用即是將之傳遞與普及。
  涂爾幹以其社會學的基本主張,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及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來解釋教育與社會具有密不可分之關係。他認為每個社會均對其理想之公民設立了一套標準,包括知識、身體及道德之要求,此要求是不分貧富、職業放諸天下而皆準的。一個社會只有在其成員具有相當程度的同質性(homogenity)時方能存在。教育之功能即在維持與增強這些同質性,乃是藉著教導兒童自幼年起即接受集體生活所要求之同質性。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透過其自身的分化與專精而維持一些歧異性(diversity),如此社會的分工合作才有可能。
  教育既是維持社會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國家的責任就更形重要。涂爾幹認為國家並不是去創造集體意識或集體的教育理念,而僅需要去維繫;將社會共同擁有的原則,如尊重理性、科學與理念等民主之德目,置於學校教育中,使每個人均能熟悉,以維持社會穩定和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涂爾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