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猜人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uess Who Technique
作者: 陳嘉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猜人測驗」是指用於學校情境的一種人格評量技術,是社會計量法的一種。唯所評定的對象不是自己,而是班級中的別人,藉此可獲得友伴評斷的資料。猜人測驗在實施時,通常是在一張評定卷的一邊列出各種描述行為特質的語句(如最熱心助人、表現很誠實、對人都很和藹……等),在另一邊列出班上學生的名字,讓受試者選定最適合每一個描述句的友伴姓名,回答時,每項描述句不限人數,也不要求每題必答,相同的個人也不限只能屬於一個描述句。
  猜人測驗最早是由哈特舜(H. Hartshorne, M.A. May, & J.B. Maller, 1930)等人從事品格教育研究(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時,把提名法用於兒童相互評定的一種測驗技術。提名法是美國精神心理學家莫雷諾(J.L. Merono)研究社會結構的一種測量方法,他由主試者提出一些行為特質,要求受試者提出團體中其有這些特質的若干人(可排名次),然後將評定資料加以統計,就可發現那些學生最具備該種特質。猜人測驗使用的語句較多,對特質的描述較具體,選定某種特質的效果更好。例如假定有五名學生應用猜人測驗,寫下適合六項行為特質的友伴姓名,結果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中顯示甲生具有較高的積極特質,而丙生有較高的消極特質。在五名學生中,依賴性的傾向較大者為丙生、乙生和丁生。這項測驗也可根據個人在每項特質上被選的次數計算總分。例如,乙生的積極特質有八次,消極特質有五次,其總分為8+(-5)=3。總分愈高,表示愈受到好評。
  猜人測驗的優點是簡便實用,信度和效度都很高。在各個分子接觸較多、相互間非常熟悉的團體中都可以舉行,而且不必花很多時間即可獲得評量多種行為特質的資料,這與社會關係圖僅限於單一問題的評量有很大的差異。它的信度可用再測信度或折半信度求出;效度可與教師的評定求相關。猜人測驗可獲得學生在各種人格特質的資料,有助於教師診斷需要輔導的學生。陶倫斯(E.P. Torrance, 1962)則把它用於創造思考的評量,例如問:「誰最有新奇而獨特的想法?」「班上誰最常想出新點子或發明小玩意?」巴克雷(J.R. Barclay, 1974)則用以作為衡量班級中個別差異的一項重要來源,例如問:「誰能領導大家?」「誰很想轉到別班去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猜人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