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巢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ㄧㄠˇㄌㄟˋㄎㄨㄣㄔㄨㄥˊㄏㄨㄛˋㄉㄨㄥˋㄨˋ˙ㄉㄜㄨㄛㄖㄨˊ:「ㄋㄧㄠˇㄔㄠˊ」、「ㄈㄥㄔㄠˊ」、「ㄑㄩㄝˋㄔㄠˊ」。
  2. ㄉㄠˋㄗㄟˊㄐㄩˋㄐㄧˊ˙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ㄗㄟˊㄔㄠˊ」、「ㄈㄟˇㄔ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o
解釋:
  1. 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窩。
    【例】鳥巢、蜂巢、鵲巢
  2. 盜賊聚集的地方。
    【例】賊巢、匪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o
解釋:
[名]
1.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窩。《說文解字.巢部》:「巢,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如:「鳥巢」、「蜂巢」。《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
2.住處。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新唐書.卷一六六.列傳.杜佑》:「不數月必覆賊巢。」
3.樂器名,吹管樂器。屬於笙類的一種。《新唐書.卷二一.禮樂志十一》:「七曰匏,為笙,為竽,為巢。巢,大笙也。」
4.姓。如東漢時有巢堪。
[動]
築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鴝鵒來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est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一結構放入相同種類之結構內。如一個巢套迴路即放一迴路(被巢套迴路)含在另一個迴路(巢套迴路)之內、一個表格中含有另一表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â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之窩。如:「鳥巢」、「蜂巢」。《說文解字.巢部》:「巢,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塚柏及榆樹上為巢。」唐.武瓘〈感事〉詩:「唯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2. 築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鴝鵒來巢。」《禮記.月令》:「鴈北鄉,鵲始巢。」

3. 棲息、居住。《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元.薩都拉〈為九江方士高賦〉詩:「匡廬山中有佳士,讀書結屋巢雲松。」

4. 住處。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宋.黃庭堅〈寄裴仲謨〉詩:「風雨漂我巢,公亦未有屋。」

5. 敵人藏身之所。《新唐書.卷一六六.列傳.杜佑》:「道絳而入,不數月必覆賊巢。」《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我料賊眾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虛,不若棄卻此處,逕奔襄平。」

6. 樂器名。一種笙。《新唐書.卷二一.禮樂志十一》:「七曰匏,為笙,為竽,為巢。巢,大笙也。」

7. 人名之簡稱:

 ⑴ 「有巢氏」之簡稱。唐.張九齡〈隆池盛德頌〉:「巢、燧之前,寂寞無紀。」

 ⑵ 「巢父」之簡稱。巢父相傳為唐堯時高士,山居而不營世利,以樹為巢,故稱。《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鮑宣》:「堯、舜在上,下有巢、由。」

 ⑶ 「黃巢」之簡稱。黃巢,唐人,僖宗時率眾為亂,史稱「黃巢之亂」。《舊唐書.卷二○.昭宗本紀》:「巢賊雖平,而宗權之兇徒大集。」

8. 姓。如漢代有巢堪。

注音: ㄔ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