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來源可靠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urce Credibility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來源可靠性係指收訊者從送訊者(即來源)平日的言行所獲得的信任、信心和信仰的程度。溝通的訊息有無效果,部分受訊息來源的可靠性所影響。來源的可靠性高,其所傳送訊息的效果也就大;如果來源的信譽不佳,其訊息就會被打折扣,不易產生效果。
  賀夫蘭(C. Hovland)和魏斯(W. Weiss)曾在一次實驗中,把四篇分別討論傷風特效藥、原子能潛艇製造、鋼鐵缺乏的原因、電影前途的專文,交給兩群數目相等的大學生閱讀,其中甲群學生被告知撰文者為學生所崇信者,乙群學生則被告知撰文者並非學生所崇信者,結果發現在甲群學生中所改變的意見,為乙群的三倍半,亦即來源較為可靠者,其說服力或影響力較高。
  訊息來源的可靠性具有二個特徵:第一,由收訊者對送訊者的主觀知覺所決定,故不一定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品質。第二,在溝通過程的各個階段可能也會產生變化。例如,一個籍籍無名的演說者,在演講伊始可能並無多高的來源可靠性,但如能在演說過程中提出精彩且具說服力的論點,則其演說後的來源可靠性可能會提高。
  根據阿德勒(Ronald B. Adler)和羅德曼(George Rodman)的看法,來源可靠性主要決定於三個因素:能力(competence)、特質(character)和魅力(charisma)。先就能力因素而言,送訊者的能力來源有三:(1)個人專業知識:例如由國內某名醫撰文說明癌症的成因和預防之道,將可加強訊息來源的可靠性;(2)個人的經驗:例如在電視公益廣告中,由曾經中風的孫運璿資政,說明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性;(3)經由充分的溝通準備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讓收訊者感受到送訊者具備高度的能力。
  其次就特質因素而言,如果想讓收訊者信任送訊者,則送訊者必須表現出二個特質:即誠實和公正無私。誠實為不誇張、不虛飾、不食言,實在地推介自我和表達所欲傳送的訊息。公正無私為在溝通時,不假公濟私,不存有個人企圖和目的。遇有爭論點,應顧及正反兩面的說詞。
  最後就魅力因素而言,送訊者的魅力來源有二:(1)送訊者在平日溝通中,經由音調、音量、手勢、面部表情、眼神接觸等所表現的朝氣和熱情;(2)送訊者平日所累積的人望。
  來源的可靠性給教育行政人員一個啟示:即教育行政人員應多培養本身的能力、特質和魅力。教育行政人員若能多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能,多體會人生經驗和智慧,以及多練習溝通技巧,則將可增進溝通能力。若能個性正直,處事熱心,待人真誠,將可增進溝通特質。平日與人相處要是能友善隨和,與人合作,朝氣蓬勃,熱情洋溢,將可增進自己的溝通魅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來源可靠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