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回波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ui P´o Yüeh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唐代宮廷舞蹈。《回波樂》最早見於《北史.爾朱榮傳》謂榮與左右連手踏地唱《回波樂》唐初宮廷始有《回波樂》。郭茂倩認為出於曲水引流泛觴也。中宗時,長寧公主曾設流杯池,安樂公主曾設九曲流杯池。中宗李顯(西元705∼710)時流觴曲水,群眾對皇帝歌功頌德,或要求榮位,多為六言四句,以回波爾時為起句,且歌且舞名《回杯樂》。《全唐詩話》王勃錄:中宗詔群臣曰:「天下無事,欲與群臣共樂,於是回波艷辭,妖冶之舞,作於文學之臣。」《新唐書.崔日用傳》:「景龍中(西元707∼710)中宗宴群臣,飲酒為樂,崔日用唱《回波樂》以求學士位。」沈佺期以罪流嶺表,雖官復原職,然未得緋魚,歌《回波樂》以見意,中宗即以鯡魚賜之(孟棨《本事詩》)沈佺期詩:「迴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琭,袍笏未賜牙緋。」諫議大夫李景伯對歌舞求取榮位之風極不滿,遂也起舞唱道:「回波爾時酒厄,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儀」。中宗時優人在內宴時演唱《回波樂》以討好韋后:「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只有裴談,內里舞過李志。」因而獲韋后的賞賜(孟棨《本事詩》嘲戲第七)。開元中《回波樂》為教坊採用而變為大曲,配以軟舞。《回波樂》傳到日 本,稱《回杯樂》。《大日本史.禮樂志》說:仁明帝(西元834)殿上多用此舞。又載《迴波樂》新樂,中曲,序一帖四拍,後絕,破四帖八拍……有舞後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回波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