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檔案 - 教育百科
外 | |
交 | |
部 | |
檔 | |
案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田南萍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有正式外交機關,始自清咸豐11年(1861)設置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27年(1901)改稱為外務部。民國成立後,復改外務部為外交部。14年國民政府成立,仍置外交部,17年行五院制,外交部改隸屬行政院,其主要職掌為辦理國際交涉、管理華僑外僑及駐外使館工作等事務。其部內組織,基於施政需要,歷年迭有變更,目前外交部內設亞太司、亞西司、歐洲司、北美司、中南美司、非洲司、新聞文化司、條約法律司、國際組織司、領務司、禮賓司等單位。因此外交部檔案涵蓋範圍廣泛,除外交政務外,檔案內容亦觸及經濟、財政、軍事、交通、教育、文化等相關事務。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案件由數機關彙辦是該檔案的特色。 外交部檔案除尚由外交部保存外,目前已移轉至檔案典藏單位者,分藏於國史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及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國史館典藏外交部檔案期間起自清光緒19年至民國75年(1986),總數4,015卷,係自民國60年至81年分批由外交部移轉者,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類:有外交年鑑資料、外交部人事動態、管理與訓練、外調人員管理辦法、外交人員任免、外交部官舍土地與購與預算經費等。 (二)外交政務:有外人在華租界收回、領事裁判權廢止、中日、中俄交涉懸案及中美、中德、中波(斯)、中巴(拿馬)條約、中美斷交、駐外各使領館電文與工作報告、外賓訪華及慶賀贈勳弔唁等外交禮儀。 (三)國際事務:有各國政情、盟軍作戰、韓國獨立運動、國際動態、國際情報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及亞洲戰況等。 (四)華僑外僑:有華僑捐款、教育、人口分布調查及活動狀況、護僑與改進僑務、華僑抗日事蹟、外僑肇事、保護、遣送、調查簽證居留、教會財產等。 (五)日本侵華:有日軍在華挑釁與暴行、日本出兵山東與東三省、中日交涉、戰後敵偽財產處理、日本縱容華北走私報告、日本侵犯中國鹽政、電政及海關、日本承認偽滿洲國。 (六)財政:有銀行糾紛、國幣鑄造、各國幣制改革、外僑抗繳營業稅、外僑捐稅、進出口稅則、關稅自主、民國17年關稅事務、中美關稅條約、關稅保護政策實施等。 (七)交通:有中外船務糾紛、國際航線開闢、中東鐵路事件、鐵路修築、借款與合同、中外無線電臺設置與管理。 (八)經濟:有中日礦業糾紛、中俄通商會議紀錄及議訂商約、中國對外貿易、中外商約、中外貿易糾紛、各國財經商情、海外經貿技術合作、中非農技團、中美勞資糾紛等。 (九)教育:有全國教育會議、留學生救濟與交換、留學生回國升學與服務、留學生因案被遣出境、國際童子軍活動等。 (十)新聞文化:有影片照片對外宣傳、電影檢查、國內重要消息加強國際宣傳、報紙不實報導取締、我與中非文化及新聞關係、國際文化交流、國外展覽活動等。 其他尚有南京事件、五卅慘案、漢口特區事件、中日馬關條約日記、政府官員訪問報告、人物傳記資料、法令規章等史料檔案,頗具參考價值。 國史館外交部檔案,已由國史館完成初步整理,編製目錄冊,並自民國82年起重新加以整編,實施電腦化一貫作業,使檔案更臻完整性。目前已完成編案約1,800餘卷。閱覽者可直接從電腦檢索查詢,其中推介通知單更提供最新編竣檔案資訊,便於借調服務。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典藏的外交部檔案,期間自清道光21年(1841)至民國17年的清末及北京政府時期的檔案,計16,358卷,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對外交涉、交換使領與禮儀、條約修訂與雙邊交涉、通商稅務經濟商務、交通交涉、賠款與借債、國際會議、主權交涉,邊界、洋務、華工與華僑、文教、紅十字會與醫葯衛生等類。 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典藏的外交部檔案,期間自民國6年至17年,為北京政府時期外交部檔案,共654卷,主要內容分為總類、政務、通商、華僑、外僑、條約魯案等類。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外交部檔案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