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元智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ltiple intelligences
作者: 梁雲霞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多元智能一詞是由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書籍《Frames of Mind》中正式提出。Gardner 認為智能是一個複雜而且多面向的現象,並不能單從傳統的共通因素角度來看待。因此他從不同的研究對象中檢視證據,包括普通人的發展、資賦優異人的發展、腦傷的病人認知技能受損情形,以及一些特殊的群體的發展情形---例如,奇才、專家、自閉症患者等。他也綜合了各種心理計量研究結果和不同文化對於智能的解釋等,對於智能的界定,提出幾個基本的判準,進而脫離傳統的單一智能觀點,轉而提出複數形式的智能觀點,稱為多元智能。   在1983年的書中,他的理論提出之初,只確認出七種智能類型,分別是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以及內省智能。到了1999年,他再度出版《Intelligence Reframe》一書時,提出了新的理論版本。在該書中,他認為可以加入自然探索者智能做為第八種確認的智能。但是他也指出另外可能的智能形式—靈性智能或者存在智能。只是這兩種智能形式,尚未能完全通過檢驗的判準,而成為一個可以認定的智能種類。因此,他採取較為謹慎的立場,認為相較之下,存在智能較有可能是第九種智能的候選者,但目前在尚未能完全通過智能判準的前提之下,他認為他能確認的智能種類是---八又二分一個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原是心理學者對於智能提出的新觀點,Gardner 原先並未有任何教育的主張,或意圖運用在教學上。但由於該理論受到教育和其他領域的使用或者誤解,2006年他出版了《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一書,再度澄清智能的主張、說明對於新增智能類型的看法,以及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回應教育的議題。   從多元智能的理論來說,Gardner認為所有的人類都擁有這些所有的智能種類,但是並沒有任何兩個人擁有完全相同的智能剖面圖,即使是同卵雙生子也不會全然一樣。他也強調,擁有一種優勢智能,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必然能卓然表現出該智能,或者完全發揮運用。然而,他認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要認同並且豐富各種不同的人類智能,以及各種智能的組合。人類之所以不同便在於智能的不同組合,也更能大的能量,合宜地去面對世界中的各種問題,發展更合宜的角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元智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