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小恆常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ze Constancy
作者: 蕭金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小恆常性」是屬於知覺恆常性現象之一種,指人們對熟悉物體的大小知覺,不會因物體所處的位置或環境之不同,及其在網膜上所形成影像大小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的心理現象。例如停靠在十公尺外飛機坪上飛機的大小,並不會看成比停在一百公尺遠的飛機大;更不會將停在一千公尺外的飛機看成小小的玩具。飛機所處的距離雖然不同,但人們所知覺到的飛機大小,卻始終是接近該飛機固有的大小。這一種在知覺經驗上保持各物體原有的大小,而不會因距離之不同而有所改變的知覺現象,稱為大小恆常性。
  從視覺生理的觀點言,物體距眼睛的距離與其在網膜上影像的大小,恰成反比,即同一物體在網膜上構成影像的大小,常隨距離遠近而改變;距離愈遠,影像則愈小,例如手握原子筆置於眼前十二吋處所得之影像,將比其移至二十四吋時形成之影像大一倍。雖然視覺的生理現象是如此,但是由此獲得的知覺心理現象,卻始終不會改變原子筆的大小。也正因為知覺具有大小恆常現象,人們才能夠據此以判斷物體的距離。
  大小恆常性能否發生效用,主要是靠:(1)「距離線索」,即運用透視原理所察覺到的物距之大小;或是(2)「物體的真實大小」,即根據物體已知的大小來判斷其大小,而不受距離遠近的影響。當人們對物體的距離知道得愈清楚,所知覺到的物體之大小,愈接近於「物體的真實大小」;但在缺乏距離線索的情境下,除非物體是人們所熟知,否則所知覺到的物體大小,就要更接近於網膜上影像的大小。由此可知,大小恆常性的知覺發展,主要是透過經驗的累積。
  影像知覺的大小與其投影物體知覺的距離成比例,此現象稱之為「艾默法則」(Emmert's law)。大小恆常性亦符合此一法則,即網膜影像大小一定時,視知覺的大小與視知覺的距離之關係等於常數。此文稱之為「大小、距離不變假說」(hypothesis of size-distance invarianc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小恆常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