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寇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ㄤˇㄈㄟˇㄖㄨˊ:「ㄈㄟˇㄎㄡˋ」、「ㄌㄧㄡˊㄎㄡˋ」。
  2. ㄔㄡˊㄉㄧˊㄉㄧˊㄅㄧㄥㄖㄨˊ:「ㄎㄡˋㄔㄡˊ」、「ㄉㄧˊㄎㄡˋ」。
  3. ㄖㄨˋㄑㄧㄣㄑㄧㄣㄈㄢˋㄖㄨˊ:「ㄎㄡˋㄅㄧㄢ」、「ㄖㄨˋㄎㄡˋ」。
  4. ㄎㄡˋㄍㄨˇㄉㄞˋㄓㄤˇㄌㄧˇㄒㄧㄥˊㄩˋ˙ㄉㄜㄍㄨㄢ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òu
解釋:
  1. 盜匪或外來的入侵者。
    【例】流寇、賊寇、倭寇
  2. 侵犯、掠奪。
    【例】寇邊、入寇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òu
解釋:
[名]
1.盜匪,或指外來的入侵者。如:「賊寇」、「草寇」、「敵寇」、「流寇」、「倭寇」、「窮寇莫追」。唐.杜甫〈登樓〉詩:「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明.侯方域〈寧南侯傳〉:「是時秦寇入豫,良玉當往勦,見司徒公。」
2.姓。如北魏有寇謙之,宋代有寇準。
[動]
侵犯、掠奪。如:「入寇」、「寇邊」。《書經.費誓》:「無敢寇攘,踰垣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òo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掠奪。《說文解字.宀部》:「寇,暴也。」南唐.徐鍇.注:「當其完聚而欲寇之。」《書經.費誓》:「無敢寇攘,踰垣牆。」《舊唐書.卷一九.僖宗本紀》:「七月,草賊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眾數萬。」

2. 侵犯。如:「寇邊」。《周書.卷二九.列傳.王勇》:「魏永安中,万俟醜奴等寇亂關隴。」宋.司馬光〈郭子儀單騎退敵〉:「回紇、吐蕃數十萬眾入寇,合兵圍涇陽,子儀命諸將嚴設守備而不戰。」《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某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3. 盜匪、外來之入侵者。如:「窮寇莫追」。唐.杜甫〈登樓〉詩:「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明.侯方域〈寧南侯傳〉:「是時秦寇入豫,良玉當往勦,見司徒公。」《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買得好馬三百餘匹,回至沛縣界首,被強寇劫去一半。」

4. 仇敵。《字彙.宀部》:「寇,……又仇也。」《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鏡花緣》第一二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於家中婦女不時正言規勸,以三姑六婆視為寇仇,諸事預為防範,毋許入門,他又何所施其伎倆?」

5. 姓。如北魏有寇謙之。

注音: ㄎ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