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傳播媒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zhòng chuán bò méi tǐ |
解釋:
遞傳音訊、消息的公眾性傳播工具。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廣告、書刊、海報、傳單、唱片等。也稱為「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工具」。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眾傳播媒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
作者: | 宋明順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眾傳播媒體,簡稱大眾媒體(mass media),指報紙、書籍、雜誌、廣播、電視、電影、錄音帶、錄影帶等,媒介大眾傳播作用之工具。通常又分為印刷媒體以及非印刷媒體兩類,前者如書報、雜誌等,後者如電影、電視、廣播等。 人類的傳播行為由來已久,可說與人類歷史同樣久遠。事實上,傳播能力的發展,乃是人類從芸芸眾生中出類拔萃而成為萬物之靈的最重要原因。傳播(communication)一詞之拉丁文原義為「共同性」(commonness),含有通過與別人交換意見或訊息,以建立共識之義,是實現人類社會共同生活的基本條件。 大眾傳播之發展為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乃以新傳播科技(最早為印刷術)的發展為基礎。大眾傳播的定義為:利用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將一定的訊息傳達給無限大眾的行為,接受者是為數眾多的群眾,而傳播過程則以大眾媒體為工具,這兩者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特性。 由於科學及技術(如自動化機械)的突飛猛進,現代人的休閒時間大量增加,有機會接觸大眾媒體,因此大眾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實不可限量。據傳播社會學者戴維托(Joseph A. Devito)的分析,大眾媒體的社會功能,主要的有以下十一項:(1)娛樂;(2)增強(行為或態度等);(3)改變或說服;(4)教育;(5)社會化;(6)賦與社會地位;(7)喚起行動;(8)引人注意;(9)麻醉;(10)造成社會連帶;(11)維護社會倫理。 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眾媒體經營多應用企業形態,因而有濃厚的商業主義色彩、煽情主義、娛樂導向、票房第一之傾向出現,以致產生節目低俗化、內容空洞化等問題。結果,其應有的教育功能未能充分發揮,而娛樂功能卻過度膨脹。這是今日大眾媒體的一重要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之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眾傳播媒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