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宗教改革時期愛爾蘭教育方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rish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the Age of Religious Reforms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宗教改革時期愛爾蘭教育方案,指宗教改革時期英國人在愛爾蘭所施行的教育設施。愛爾蘭從西元五世紀就接受天主教,可是在政治上卻一直為外族所控制;當英王亨利八世改宗英國國教時,也強迫愛爾蘭人要跟著改,當然愛爾蘭人不願這麼做,以至於成為衝突的焦點之一。
  一六九七年英國政府制定法律,要求神職人員效忠英國王室,其目的在消除愛爾蘭地區的天主教勢力;雖然約一千人宣誓,但並非真心服從。此時愛爾蘭人只好把他們的神學院及高等教育移到歐陸:主要是在法國,共有十四所;在西班牙、義大利、奧屬尼德蘭(今日比利時)各有五所;葡萄牙兩所,還有一所在布拉格(捷克);共計三十二所。一七○九年的法律規定,禁止信奉天主教的教師教學,可是到了一七三一年,估計仍有約五百四十九所所謂「非法」的天主教學校,這些學校大多分布在鄉下。
  除此而外,基督教知識促進會(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SPCK)也到愛爾蘭來,在一七○四至一七一七年之間建立了十五所學校;在一七一七年,更成立了SPCK的都柏林支部;以後學校持續增加,到一七三○年前,已有一百七十二所學校,學生已達三千人的高峰。
  可是天主教學校仍舊祕密的存在,一般都稱之為「圍籬學校」,存在於穀倉、農舍、馬廄等處。在十八和十九世紀,這些學校構成了愛爾蘭的天主教初等教育。
  由於對這種情況不放心,英國國教派人士又組成「聯合社」(Incorporated Society),並取得專利許可權,用英語教學及教導英國國教的教義。聯合社於一七三四年創立第一所學校,到一七五四年時有三十八所;而且在一七四七年還獲得都柏林國會的補助,這可以算是英國地區政府最早直接補助教育的案子。其後每年持續補助,到這組織於一八二四年停止運作為止。
  可是這些慈善團體所設立的學校,到後來受到嚴厲的批評;在愛爾蘭地區,先後有霍華德(John Howard)和衛斯理(John Wesley)的調查。衛斯理指出那些學校根本只是養護性(custodial),而沒有教育性。但是英國國教派的觀點,卻認為愛爾蘭人的小孩正好是工廠所需要的工人,不必有太好的教育。因此整個改善的過程相當緩慢。一七八八年霍華德到都柏林議會作證;一八二五年,愛爾蘭的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霍華德及衛斯理他們所指出的缺點到那時還沒有甚麼改善。事實上,慈善學校的問題已是工業革命以後,整個西方普遍的問題。
  愛爾蘭語被英國人認為是粗野的,只能在僅存的祕密學校學習,或者到國外去學,或是移民到他國。宗教改革對愛爾蘭人而言,可說是多餘的劫難,變成是異族統治者壓迫的藉口,更何況英國國教形成的正當性本不是很充足,基於此而施行的教育設施就更等而下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宗教改革時期愛爾蘭教育方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