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 - 教育百科
貝 |
|
- 部首 貝
- 部首外筆畫 0畫
- 總筆畫 7畫
- 漢語拼音 bèi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èi |
解釋:
[名] 1.有甲殼的軟體動物。如蛤類、螺類等。 2.古代用貝殼做貨幣,稱為「貝貨」。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夏后以玄貝,周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 3.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今藏、蒙一帶,常將貝螺尖端磨穿為吹嘴,在梵樂中使用,音色渾厚。《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4.貝多或貝多羅樹的簡稱。佛教徒或以其葉寫經。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寒夜訪寂上人次韻〉:「數葉貝書松火暗,一聲金磬檜煙深。」 5.姓。如宋代有貝欽世,明代有貝秉。 6.二一四部首之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uè |
音讀: | Puè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身有甲殼之軟體動物。如蛤類、螺類等。《說文解字.貝部》:「貝,海介蟲也。」《莊子.盜跖》:「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齒如齊貝。」《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吐谷渾》:「婦人以金花為首飾,辮髮縈後,綴以珠貝。」 2. 古者以貝為貨幣。《史記.卷三○.平準書.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 3. 樂器名。今藏、蒙一帶,常將貝螺尖端磨穿為吹嘴,音色渾厚,用於梵樂。《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4. 貝多或貝多羅樹之簡稱。佛教徒或以其葉寫經。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寒夜訪寂上人次韻〉詩:「數葉貝書松火暗,一聲金磬檜煙深。」 5. 姓。如宋代有貝欽世,明代有貝秉。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注音: | ㄅㄟ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貝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