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ān xián |
解釋:
樂器名,彈撥樂器。長柄,無品(無按音格),三條弦,琴筒為方形圓角,上蒙蟒皮。有大三弦與小三弦之分。俗稱為「弦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三弦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三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琵琶類: 三弦又名「弦子」,又分為小三弦(曲弦)、大三弦(書弦、大鼓三弦)、60型和80型三弦、潮州小三弦、加弦三弦,常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中。由秦代的「弦鞉 」發展而來,三弦的名稱最初見於明代文獻中。形製︰現代三弦材質琴杆用樟木、楠木、楸木或沙榆製程半圓形柱狀體,正面黏平滑的紅木、紫檀、烏木或花梨木紙板。琴首多為鏟形,上嵌骨花或有雕飾,琴箱又稱琴鼓、鼓子或鼓頭,用紅木、紫檀製,兩面蒙蟒皮。有三個琴軸,分別張子弦、中弦、老弦。近年用尼隆鋼絲弦。內、外弦定為八度,內、中弦定為四或五度,音域約三個八度。在民間說唱音樂中,如北方的「大鼓書」(亦稱說書)、南方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為一種主要伴奏樂器,由於其聲音鏗鏘有力,在樂隊合奏中,常用來加強節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一種極富特色的獨奏樂器。 南管上四管: 三絃依地域及其形制大小又可分為南三絃與北三絃,南管所用則是類屬南三絃類。直項長柄小圓腹,雙面蟒皮,形體與古時「秦琵琶」相似。音色圓厚低沈,恰與琵琶的清脆鏗鏘音色形成互補之陰陽關係。彈奏時指法與琵琶相同,但在某些特別的樂曲中,會使用特別的指法或在琵琶之後半拍出聲。 北管弦類: 三弦又名「弦子」,又分為小三弦(曲弦)、大三弦(書弦、大鼓三弦)、60型和80型三弦、潮州小三弦、加弦三弦,常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中。由秦代的「弦鞉 」發展而來,三弦的名稱最初見於明代文獻中。形製︰現代三弦材質琴杆用樟木、楠木、楸木或沙榆製程半圓形柱狀體,正面黏平滑的紅木、紫檀、烏木或花梨木紙板。琴首多為鏟形,上嵌骨花或有雕飾,琴箱又稱琴鼓、鼓子或鼓頭,用紅木、紫檀製,兩面蒙蟒皮。有三個琴軸,分別張子弦、中弦、老弦。近年用尼隆鋼絲弦。內、外弦定為八度,內、中弦定為四或五度,音域約三個八度。在民間說唱音樂中,如北方的「大鼓書」(亦稱說書)、南方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為一種主要伴奏樂器,由於其聲音鏗鏘有力,在樂隊合奏中,常用來加強節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一種極富特色的獨奏樂器。在北管音樂當中,三弦與月琴相同,都使用於絲竹樂當中,北管使用的三弦是小三弦,主要以伴奏為主。 祭孔及雅樂絲類: 十三音樂隊中的三弦有大小兩種型制,大者稱為南三弦,小者稱為北三弦。三弦均以堅木做成琴柄及鼓框,琴柄平滑無品位(格數),琴框兩面蒙以蠎板,稱鼓頭‧南三弦(書弦)在正管調弦定為「合─尺─合」;北三弦(曲弦)則調為「上─四─上」。相關資料見國樂之三弦。 |
|
資料來源: |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