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學佺(1574-1647) - 教育百科
曹 | |
學 | |
佺 |
(1574-1647)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周南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曹學佺,明代藏書家,字能始,號石倉。侯官人(今福建閩侯)。明萬曆2年生,清順治4年卒(1574-1647),年74歲。明萬曆23年進士及第,授戶部主事,緣事調南京添注大理寺左寺正,事等冗閒,歷時7年,得致力於學術。後遷南京戶部郎中、四川右參政、按察使,以拒絕蜀藩過分苛求被劾去職。天啟2年(1622),起用為廣西右參議。6年,因所著〔野史紀略〕直書明末挺擊案始末,為閹黨所忌,誣以「私撰野史,淆亂國章」,幾陷大禍,後得釋還。崇禎初,曾起為廣西副使,不就,家居近20年,一意著述。明亡,唐王立於福建,授曹學佺為太常卿。不久,遷禮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進尚書,加太子太保。唐王敗,曹學佺走入山中,自縊而死。 曹學佺好學嗜書,蒐藏典籍數萬卷,貯於汗竹齋,並自編〔汗竹齋書目〕。福建藏書家、紅雨樓主人徐渤曾評其藏書「丹鉛滿卷,枕籍沈酣」,此正可為曹氏於所藏勤於校勘之明證。當家居石倉園時曾利用藏書編有〔石倉十二代詩選〕,盛行於時。曹氏沈浸典籍,久之深以佛、道二氏皆有「藏」,而儒家獨缺為憾,曾慨嘆稱:「二氏有藏,吾儒何獨無?」欲修〔儒藏〕以與道、佛二藏成鼎立之勢,乃採擷四部,按類分輯,歷時10年,明室覆亡,書未成而中輟,唯其立儒藏之思想頗著影響,清代學者周永年即師其意而為儒藏說,遂啟〔四庫全書〕編纂之大業。曹氏對藏書建設之創見,應有其一定價值。 曹氏一生致力於藏書,與福建藏書家、紅雨樓主人徐渤並著於時。曹氏正以其富於藏書而深研目錄之學。當其仕於四川,即採輯川人著述,對經眼諸著,敘作者生平及著作內容,並錄其序跋,成〔蜀中著作記〕12卷(現殘存4卷),為編製地方文獻專目之典型。 曹氏深通經學,曾著有〔易經通論〕及〔春秋闡義〕等著。復長於詩文,其詩有樸茂深遠之譽,為明末閩中一大家,對倡導福建文風,頗著作用。所作詩文甚多,總名為〔石倉集〕傳世。晚年以殉明節著稱,〔明史〕卷228為其立傳。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曹學佺(1574-1647)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