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ò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òu |
解釋:
[名] 1.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形] 1.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副]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動] 1.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2.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errière |
作者: | 鄭淑姬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術語。後〈derrière〉。意指在後面;這個術語表示一個舞步、動作或舞姿在身體的後方。例如:後雕像姿〈attitude derrière〉。 |
|
參照: 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āu
|
解釋:
|
|
音讀: |
hāu
|
音讀: |
hiō
|
解釋:
|
|
音讀: |
hōo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遲、慢。《說文解字.彳部》:「後,遲也。」《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晉書.卷四三.王戎傳》:「戎每與籍為竹林之游,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 2. 時間較晚,與「先」、「前」相對。如:「前因後果」、「後天」。《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勞生擾擾、巴前算後,每懷不足之心。」 3. 空間、位置近末,與「前」相對。如:「背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4. 落伍。如:「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5. 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6. 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7. 姓。如五代十國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
|
注音: | ㄏㄡ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後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