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批評 - 教育百科
教 | |
育 | |
批 | |
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ducational Criticism |
作者: | 周淑卿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是經由描述、解釋、評價、發展主題等方法,經由鑑賞所感知的事物特質,協助那些對某個領域所知較少者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能看見,前所未見或視而不見的事物,從而作出適當的價值判斷。而發生在教育領域的批評稱為教育批評,為艾斯納(E.W. Eisner)所創用的教育評鑑方法。 艾斯納認為,批評包括幾項內涵:其一,批評是知覺的再教育,可幫助人以新的方式來觀察,而能對事物產生更敏銳的感覺;其二,批評係用藝術批評的方法處理各種生活領域的經驗,要對教育經驗進行描述、解釋、評價、發展主題等精緻化的評鑑過程,展露所感知的特質;其三,批評是特質的選擇與重建,不斷的選擇所關注的特質,並重建特質的教育意義,幫助自己或他人作出適當判斷。 教育批評的方法則可分為四方面: 1.描述:將感知的教育現象描述出來,讓人如同親臨現場,而能感同身受。所以所運用的語言型態是一種文學或故事體的語言文字,充分利用語調節奏、隱喻與象徵以及適當的詞彙,使人易於感知該情境,並能產生某種感情。 2.解釋:指致力於說明各種行動方式,其對於處在教育情境中的人具有何種意義、功能和重要性。所以進行解釋的人必須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特定情境的知識。對教育批評而言,專業知識包括廣博的社會科學知識以及對教育理論的掌握;特定情境的知識則來自於對學校實際情況的了解。運用這些先備知識對於所觀察的對象和情境的意義、價值與深層結構,作深度說明。 3.評價:旨在運用適當的評鑑規準,進行價值判斷,據以選擇良好的變通方案或提出具體的建議,達到改善教育的目的。艾斯納認為評鑑所運用的規準和方法必須承認兒童、教師和學校有其個別的特質,這些特質是不可預測、不可計量的。所以選擇規準時應具備教育哲學、教育史和教育理論的知識作為參照架構,並能考量各種對象的特性。依據這些規準,明確評價對象的特色。 4.發展主題:主題是情境或對象的主要特色,而發展主題旨在找尋整個情境中普遍或重覆發生的訊息,歸納這些訊息的精華並賦予名稱。正如一個藝術品的主題可以提供觀賞者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提供想像和類推的空間一般,教育評鑑的主題也能讓人對教育情境有統整概括的認識,然後經由他人觀察所得,再加深其理解。並且也能將類推過程運用到其他情境中,指引在其他情境中觀察的線索。所以要找出對象的主題。 教育批評是藉著適當的表徵形式和批評程序,將私人感知、判斷的內容與人交流,將教育鑑賞的結果公諸於外,是一種公開化的教育評鑑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批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